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精神,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带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宁阳县奉阁志愿团党支部作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典型入选市委组织部编撰的《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精神——泰安基层实践》一书。 践行恒久誓言 续写不老青春 ----宁阳县奉阁志愿团党支部案例 宁阳县奉阁志愿团是退休干部刘奉阁同志于2013年7月发起创建,并以其名字命名的公益志愿者组织,其成员为退休机关干部、退休教师、退休职工和社区群众,现有320人,直属志愿服务队12个,下设志愿分团2个。志愿团党支部于2014年10月成立,共有党员53人。近年来志愿团在党支部带领下,坚持思想引领、组织凝聚、文化养老,坚持服务社区、服务社会、服务发展,大力倡导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汇聚传递正能量。目前,累计服务群众30000人次、做好事善事1000余件次,成为宁阳县一支重要的爱心公益力量。志愿团先后被评为“全省最美志愿服务组织”“全省最美老干部艺术团”“全市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2017年党支部被泰安市委命名为“泰山先锋红旗党支部”。新华社《高管信息》第8期以《宁阳县“老雷锋”党支部退休不褪色服务社会》为题报道了志愿团党支部先进事迹。 一面党员墙亮出身份 提醒老党员退休不离党 志愿团党支部响亮地提出,“只有退休的干部,没有退休的党员”,要把党员的身份亮出来,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一是党员承诺上墙。支部将全体党员的姓名、照片和座右铭全部上墙公示,“一辈子信仰党、忠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活着一分钟,奉献60秒,直到停止呼吸”……一句句格言体会,时刻提醒着志愿团党员的言行。二是管理制度和重要活动上墙。上墙的管理制度,既有面向党员的民主评议制度、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等,还有面向志愿团全体成员的志愿团团员守则等,把制度挂在墙上、公示出来,便于相互提醒、相互监督。三是先进典型上墙。每年年底,支部都评选“十佳党员”“十优学员”“十优队员”“最美志愿者”等,并通过上墙张榜公布、向获奖老干部原单位发贺信等方式,激励广大老党员老有所为。 十余年党课坚定信念 聚老党员永远跟党走 每月9日是奉阁志愿团党支部的“党课日”,到现在已坚持10余年,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一是自撰讲义接地气。刘奉阁自担任县工行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期间,就开始自撰讲义、自讲党课讲党课。他在多年授课实践中认识到“只有自己真懂,讲的课才会形象生动,才能让大家伙儿听懂”。为此,他将读书学习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每天学习2个小时。他还探索出了一条自己的授课路子,比如讲供给侧改革,把它比喻为种小麦,要精选麦种,科学施肥,适期播种,防倒灌浆,才能供给优质的小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让老同志听得进、听得懂、悟得透。二是严格考勤不懈怠。支部严格学习考勤,实行学习签到、定期通报制度,每个月都以班级为单位,以应到人数、实到人数、实到参学率为依据,进行排名公示。三是吸引人才唤初心。支部党课不仅受支部党员欢迎,还吸引社团非党成员和周围流动党员参加,唤醒众多老同志的入党初心,有7名老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已有1名老同志被发展为预备党员。 百余场演出使命担当 鼓励老党员传递正能量 支部号召老同志退休不退志,像“挑山工”一样主动担责,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三年来,支部组织开展文艺演出100余场,以文艺的形式宣传党的政策,引领群众爱党、拥党,永跟党走。一是搭设舞台汇聚正能量。成立“一校一站一团”,即组建了县老年大学分校,开设书画、戏曲、器乐、养生保健等12个专业课程,让老同志都能愉快学习;建立老年人活动站,开展健身操、太极拳剑等体育健身活动,让同志在活动中锻炼身体,愉悦身心;成立夕阳美艺术团,每年深入到社区、部队、学校和广场公益演出。二是政策宣传铸就同心路。组织老同志们围绕党的新政策、经济发展、社会新风、家庭建设等,自编自创文艺节目,每年到广场、社区、敬老院、企业、学校和乡村演出30余场,《总书记寄语》《反腐进行到底》《拍掉身边“苍蝇”》《撵婆婆》《请公公》等节目群众已经耳熟能详。三是心系大局奋勇争当先。支部将为中心大局聚心、为党委政府分忧挂在心上。在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的攻坚时期,党支部主动与县创城办对接,认领路段,清扫路面、捡拾垃圾,开展“爱我家园·助力创卫”主题宣传演出20余场。十九大召开后,创作《普天同庆十九大》《不忘党恩永跟党走》等文艺节目演出20余场,将党的十九大精神传达到基层党员群众身边。 千余件好事赢得信任 续写老党员本色新华章 做好人行好事是志愿团成立的初衷,也是志愿团党支部的服务初心。支部引领老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服务奉献中谱写本色华章。一是当好社区“父母官”。老党员义务担任社区“治安巡查员”“水电维修员”“矛盾调解员”“情绪疏导员”“环境保洁员”“红白理事会员”,维护治安,维修水电,清理环境卫生,调节邻里矛盾,疏导不良情绪,操办红白喜事。现在,社区居民都把志愿团当作“娘家人”,谁家闹矛盾了,谁家需要帮助了,都直接到志愿团来求助。二是当好社会“调和剂”。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党支部成立了慈善基金会,助残助学,救灾就命。支部通过个人捐款、举办慈善义演等形式募集善款,尽自己所能地为换骨髓缺钱的大学生、患糖尿病需要换肾的孩子、受灾的地区捐钱捐物,以此传递善行,弘扬社会正气。三是当好下一代“守护员”。支部老同志非常关心下一代成长,成立“传统宣讲团”,与县第一小学结成对子,定期到学校为学生讲历史、讲传统、讲自身经历,传递革命精神,弘扬优良传统。每年暑假,党支部都为社区孩子义务举办学习辅导班、拳剑学习班,帮助家长照顾孩子,辅导学习,培养特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