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老干部工作 查看内容

房玲娣:志愿保护水资源 霜染鬓华心无改

2019-2-20 16:29| 发布者: 家网编辑高姗姗| 查看: 480| 评论: 0|来自: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

摘要: 志愿保护水资源霜染鬓华心无改——记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原党组成员、水资源保护局局长 房玲娣后右5为房玲娣同志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区政府对面,远远地便能看一个西低东高呈螺旋上升的弧面形建筑,夕阳西下时,透明的 ...

志愿保护水资源 霜染鬓华心无改

——记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原党组成员、水资源保护局局长  房玲娣

后右5为房玲娣同志

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区政府对面,远远地便能看一个西低东高呈螺旋上升的弧面形建筑,夕阳西下时,透明的玻璃圆球镜面总会染上一层金色的光芒,这就是位于世纪大道2000号的上海科技馆。馆内一层是 “生物万象”展区,每逢节假日,都会有大批游客来此欣赏大自然的奇特画卷。在2007到2017年的十年间,一位穿着印有“上海科技馆志愿者”灰色马甲的长者时常步履矫健地穿梭于参观者中间,耐心地为他们提供秩序引导、解疑答惑、义务讲解,这便是我要讲述的故事主人公房玲娣。

迟暮莫道复若何 锦绣年华又一春

退休前房玲娣曾任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党组成员、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2007年退休后,她加入了上海科技馆志愿者服务总队,成为了一名志愿者。

做管理者需要高屋建瓴,放眼全局;而做志愿者更强调一丝不苟,事必躬亲。如何适应角色的巨大转变,成了摆在房玲娣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正像房玲娣说的那样,对于她来讲,在科技馆当志愿者,和退休前是完全不一样的工作环境和角色身份,需要有勇气放下身段,从管理者、指挥者转变为服务员、讲解员,从服务参观者的小事做起。

我来到太湖局工作时,房局长已经退休很多年了,她工作时的身姿我无缘目睹,在我的印象里,现在的她头发微卷,脸上总是洋溢着淡淡的微笑,讲话简洁干练,稍带一点南方口音,和她聊天总会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就如同邻家阿婆般自然亲切。我相信这也是很多到科技馆参观者眼中的房玲娣:一位始终面带微笑、热情服务的志愿者,谁也不会想到她曾经是一位厅局级领导。

除了做志愿者,退休后的房玲娣同时被聘为水利部稽查特派员、国务院七部委自然保护区评估专家。如何协调时间上的矛盾和冲突成了摆在房玲娣面前的第二个问题。为了坚持工作、公益两不误,有时,她往往是拿了行李到科技馆上岗,结束后直接赴机场赶往稽查所在地。

不仅如此,根据上海科技馆志愿者总队每年年初制定的计划,每名志愿者每年参加12次志愿服务即可,但房玲娣每年志愿服务次数至少在20次以上。为了坚持志愿活动,她牺牲了很多与家人相处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陪伴尚在幼儿园的孙女的时间也常被挤占。对这些牺牲,房玲娣却有不同的看法,她说:“我是一名党员,先国后家、先人后己这是党员的本分,再说了,通过付出和微笑传递正能量,我获得了很多信任和夸赞,也获得了很多快乐!”

特别令房玲娣感动的是,在科技馆做志愿者的这些年,碰到过很多带着孩子的参观者,他们会告诉孩子们:“你瞧,这位老奶奶年纪这么大了还在为你们服务,等你们长大了,也要像她一样为社会做贡献。”通过自己的行动感染他人,带动他人,进而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在房玲娣眼里,这正是做志愿者的最大意义。

雨送黄昏花易落 霜染鬓华心无改

生于1946年的房玲娣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从事水利建设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四十余年,是全国知名的水资源保护专家。退休后的她并没有荒废自己的专业特长,在科技馆参加志愿服务的十年里,房玲娣始终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和工作资源,在志愿服务和水资源保护中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在世博会期间,房玲娣组织了“迎绿色世博,上海科技馆志愿者湿地保护学习交流会”,后来,她又与志愿者们一起编制了“从后滩湿地公园说起”的宣传交流材料。为了让志愿者们更好地理解学到的知识,房玲娣还组织他们到上海市的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实地考察。2016年,在科技馆志愿者总队的支持下,房玲娣组织志愿者们参加了“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在太湖边,穿灰色背心的科技馆志愿者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每年暑期科普进社区是生物万像分队志愿服务的一大特色,同时也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像房玲娣这些退休的老年志愿者,便义不容辞地成为了准备工作的主力军。她带着“生物万象”展区的志愿者们学习水利和水资源保护知识,并与培训好的“水专家”们,一起带着水质检测仪器等“道具”走进长宁华阳街道、浦东周康社区,为孩子们讲解水资源和垃圾分类知识。

作为一名年过七旬的志愿者,房玲娣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年龄是从事志愿活动的障碍,很多时候,她走的反而比年轻人还要快。2017年,河长制全面推行,太湖局联合虹口区江湾镇街道和上海科技馆志愿服务总队共同开展了“共庆十九大 护水我先行”主题活动。在座谈会上,她向青年志愿者们介绍多年来工作的心得体会;在宣传活动中,她又深入沙泾港沿线社区,向居民宣传河道整治重要意义,鼓励更多居民爱护河道环境,共建美丽家园。

去年12月,“关爱山川河流 保护城市水体”志愿服务暨公益宣传活动在浙江省绍兴市启动。71岁的房玲娣冒着严寒再次赶赴一线,用自己的亲力亲为和言传身教向年轻的志愿者们传递志愿活动的价值和真谛。

十余年来,房玲娣始终诲人不倦,由她组织的各类水资源保护相关的讲座和编写的讲义,对提升志愿者自身服务水平、拓宽志愿服务层面、提高志愿服务台阶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对水资源保护意识在民众中的普及,特别是孩子们中间的普及,产生了尤为积极的影响。

一花独放不是春 万紫千红春满园

除了自己当好一名志愿者,房玲娣还积极协助太湖局团委指导团员青年开展志愿活动。按房玲娣的说法是:“因为我通过奉献时间和精力获得了快乐,我希望大家也能获得这种快乐。”

受到房玲娣的影响与带动,太湖局两名青年正式加入了上海科技馆志愿者总队,越来越多的太湖青年投身到志愿活动中来。陈赟是受房局长影响,成为科技馆注册志愿者的两名青年之一,提起这位带领他走上志愿者道路的老领导,陈赟说:“房局长极有责任心,对待年轻人更是倾囊相授,不管是作为一名老领导还是志愿者,她都能以身作则,把事情做到最好。”跟随房局长参加过许多志愿活动的太湖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团支部书记蔡杰评价说:“房局长有一颗认真负责的心,她一丝不苟的态度值得所有年轻同志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习。”

在房玲娣的牵线搭桥下,太湖流域管理局综合事业发展中心的青年们从2013年起与科技馆生物万象志愿分队共建服务平台。五年来,每逢五四青年节,他们都要来到科技馆,通过志愿服务来纪念自己的节日。从2014年开始,两方志愿者还一起将科技送入社区,为智障人员、残疾人和农民工子女开展服务,向他们宣传安全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知识,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从2017年3月起,太湖局与科技馆合作进入常态化,太湖局志愿者固定每个月两次前往科技馆开展志愿服务和河长制宣传,利用上海科技馆的科学列车平台,他们将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的知识传递给了更多人。

如今,太湖青年的志愿服务活动已经成为一个品牌,科技馆的工作人员提起太湖局志愿者总是赞不绝口。房玲娣说:“通过服务平台的共建,志愿者们从彼此身上学到了知识,也扩大了宣传的范围,是好事。志愿服务平台让机关的年轻同志获得了解上海市情、融入上海社会的机会,也是好事。我希望年轻人能够在志愿者平台长期坚持下去,让志愿者的精神一代代传递下去。”

由于工作成绩斐然,自2007年参加志愿服务工作以来,房玲娣每年都被评为上海科技馆优秀志愿者,在2012年,还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志愿者”。2018年,房玲娣所在的上海科技馆志愿者服务总队获得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对于荣誉的获得,房玲娣看得却很淡然,她说:“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想通过志愿服务这个平台发挥一下专业特长,做一点有意义的事,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

房玲娣在志愿服务中坚持正能量,让更多的人感受社会积极向上的氛围。她所传播的不仅是科普知识,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正能量。科技馆志愿者服务总队创始人之一李笑和这样评价:“房玲娣就像一束火种、一束革命的火种,她虽然也是一个普通的志愿者,但她却团结了身边许多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带给大家知识的力量、奉献的力量。她是我们身边的楷模,她的奉献精神是我们心中的楷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房玲娣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除了使人敬佩和感动之外,她带给我们更多的还有思索和启迪。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