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注册老干部之家

老干部之家 首页 老干部党建 优秀党员 查看内容

济宁微山县—赵玉美

2013-6-17 20:41|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146| 评论: 0

摘要: 忠贞与虔诚的守候--记两城镇一位耄耋老人60载的入党心愿一位89岁高龄的耄耋老人,经受了许多人生磨难和历史变故,却在长达60年的入党征程中,一直没有放弃过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心愿,始终热切的期盼、虔诚的守候,他 ...

忠贞与虔诚的守候

--记两城一位耄耋老人60载的入党心愿

一位89岁高龄的耄耋老人,经受了许多人生磨难和历史变故,却在长达60年的入党征程中,一直没有放弃过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心愿,始终热切的期盼、虔诚的守候,他就是两城离休老教师赵玉美同志。

赵玉美,男,现年89岁,微山县两城南箔前村人,教师,已离休,享受国家科级待遇。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先后在邹城市石墙镇、高庄,微山县两城陈庄联中、南箔联中任教,直至离休。

                         三次递交申请不言弃

赵玉美老人自1950年以来,60年里他曾三次递交过入党自愿书,可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被党组织接纳。解放前,他是一名私塾教师,在那战火硝烟不断的年代,冒着生命危险掩护过革命战士和军属。解放以后,他就积极参加土改运动,白天教书,夜里在土改组讲读《土地法大纲》等文件,还带领学生积极投身到抗美援朝的参军拥军运动中,就在那时,他第一次萌发了入党的念头。运动结束后,南箔村被评为了“三大运动”的模范村,他优秀的表现也在村里立了二等功。他向刚刚公开的南箔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也获得了党组织书记的同意。但在此期间,他因一名村民的成分划归不合理问题与土改组长发生了争执,引起土改组长的不满,被捏造了罪名,人为的阻止在党外。后来该土改组长也因违反政策被开除。之后,赵玉美同志调到邹县地区工作。在邹县杨庄、高庄、车路口的三个学校共从事了18年的教育工作。18年里,他一直认真工作,同时不忘早日争取入党。直到1960年,当地才成立了党支部,党组织为培养他,每月都让他定期到石墙公社党委参加党课,1964年,他第二次填写了入党申请书和党表,公社党委也进行了谈话,单等县委派人来考察时,恰巧“四清”运动开始,停止发展党员,再次错过了入党的机会。第三次写入党申请书时,“四清”运动即将结束,又开始了文化大革命。他便等待运动结束后再申请入党。1975年,文化大革命还没结束,他却被再三动员,成为了第一批离休教师。当时他觉得入党的心愿没法再实现了,回忆自己大半辈子的工作生活,认为没能入党就是不爱党,感到十分遗憾。但转念一想,自己也还有心有力做贡献,打算离职不离校,再在南箔的母校做上10年不要大队工分的民办教师,一样可以争取入党。但在办理离休手续时,却没能得到领导的同意,为自己从事了三十余年的教育工作画上了句号。他虽光荣离休,却不言弃。离休后,还是积极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三十载离休岁月热公益

赵玉美同志从事教育事业的三十多年间,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多次获得县模范教师三好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离休后,他还始终不忘教育事业,尽己所能奉献于社会公益。 

他为了纪念南箔村的抗战烈士,曾多次从微山县民政局翻查档案,调查烈士的事迹,然后亲自书写碑文,自筹资金到济宁嘉祥刻碑,终于历时三年于2004年10月1日为南箔村的14位革命烈士立起了纪念碑,弘扬他们的革命精神,记录他们的丰功伟绩。每年清明节,南薄中心校都组织全校学生为烈士们敬献花圈,表达对英勇先烈的哀思之情,目前此处已成为对当地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同时,他还十分敬重军人,经常向转业复员的残废军人及后代捐款捐物,如曹茂荣、周广贤、周长美等,尽己所能解决他们生活的困难。

除此之外,他始终不忘为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做出奉献。多次向当地学校捐赠了大量的铅笔、书本、字典等学习物品,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87岁高龄之时,还亲自手书毛泽东诗词25幅,赠送给了母校全体教师,以鼓励他们认真做好教师工作。

                      六十年入党心愿盼成真

赵玉美老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和追求,由于历史原因和工作变动,始终未能如愿,但还是一如既往的以自己的行动来表示着自己对党的忠诚。去年已是88岁高龄的他,随着年岁越大,入党的心愿越发热切,他再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加入党组织,了却自己六十年的心愿。赵玉美同志对党无限地热爱、执着地追求和虔诚地守候,使得许多人备受感动。在今天,也值得我们很多共产党员去学习。2011年2月教育一支部召开了党员大会,全票通过赵玉美同志的入党申请,终于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为了表示对国家的感谢特自愿缴纳党费1000元

                      后记--“幸福不忘共产党”

    去拜访老人的途中得知,由于儿子已经去世,他现在和孙子住在一起。离休那年,按照政策他本可以得到一份宅基地,但他还是主动放弃了。到了他的住处时,老人已经站在朱红色的院门外等候了。他见了我们十分激动,主动迎上前来,将我们引进了自己住的宽敞的西屋里。也许是当了三十多年教师的缘故,老人很注重礼节,对前来的客人一一让座,十分讲究宾主之道。屋里摆设简单,却足以用度。北墙上挂着一幅他83岁时亲自书写的中堂,内容是陈毅元帅在1936年领导赣南游击战时写下的《赣南游击词》。在老人讲述自己对这篇诗词的热爱时可以看出,这里面承载着他对那些年代的回忆,回忆艰苦岁月里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奋勇前进,争取新中国的胜利的。在诗词下面,十分醒目的一行字让我感到内心的震撼:“幸福不忘共产党”,这是老人一生的座右铭。“幸福不忘共产党”,这句话经常见诸于新闻、报纸中,也许是因为后生晚辈没经历过苦难的原因吧,以前看到时并没有太深的感触。但是如今,面对着一位饱经风霜和磨难的老人,倾听着他讲述那硝烟弥漫的年代,想象着旧社会人民生活的困苦,仰望着“幸福不忘共产党”的字句,感受着这位耄耋老人六十年来对党忠贞的信念和虔诚的守候,我相信,老人一定能够如愿以偿!

1

支持

反对

无所谓

点赞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最新评论

老干部之家

工作

动态
党支部

文件下载
意见直通车

老干部志愿者

博客

服务

旅游 文化

老年用品

全国老年期刊联盟

社团

摄影  诗词

书画

资源库 山东兵

视频

互动

活动 话题

论坛

老教育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