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生辉 丹心护苗 作为一名老公安干警和一名受党教育和培养几十年的老党员,退休干部刘德斌同志十多年来发挥自己的专长,关心青少年成长,热心青少年教育,一片丹心护育着青少年学生。 一、肩负使命,精心育苗 退休后,刘德斌同志就欣然接受了市区4处中小学校的聘请,担任学校的法制教育辅导员,抱着一颗赤诚之心走上了关心教育下一代的新岗位。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面对学校领导的重托,他深感重担在肩。开始的几次讲课,他发现孩子们对法律条文听不太懂,对一些案例也没多大兴趣。他没有灰心,仔细分析原因,虚心请教资深教师,学习教育方法、授课艺术;了解学校的相关校规校纪、学生的表现等情况;到有关部门认真查找有启示、警示作用的真实案例。通过调查研究,他及时总结归纳出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的“打架斗殴、小偷小摸、沉迷网络、撒谎造假、逃学逃课”等五方面突出问题,然后结合实际确定不同的授课重点,尽量多提炼贴近生活的鲜活案例,使孩子们愿意听,也听得进去,能受到启发。城区一所中学的学生彭某平时就有私自拿同学东西的坏习惯,有一次到邻居家玩,看到桌子上有10元钱,便偷偷拿走,买了玩具。听了刘德斌的报告后,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用父母给的零花钱还给了邻居并真诚道歉,然后给刘德斌写了一封信:刘爷爷,是您用“小时候偷针、大了偷金”的道理触动、教育了我,我一定要改掉偷拿别人东西的坏毛病。 刘德斌同志善于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不同的学习氛围制定不同的教案。目前已系统编写了分别针对职业高中、初中、小学以及学生家长等群体的四种教案十多万字。由于授课内容生动翔实,并抓住了近几年来未成年人违法乱纪问题的症结所在,有效、巧妙纠正了学生中存在的不良思想动态。他充分发挥自身文学及乐器演奏等方面的特长,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将身边发生的有教育意义的事情编成文艺作品,将法制知识贯穿其中。他编写的小品《家访》,被多所学校搬上舞台,在师生和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从2000年至今,他先后被莱州三中、五中、烟台信息工程学校、中华武校、五里中学、宏大小学等14所学校聘为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辅导员,被9所院校聘为关工委副主任或委员,4次在市关工委干部培训班交流发言,为中小学讲课做报告58场,受教育师生6万余人。 二、疏导劝戒,爱心扶苗 教育过程中,刘德斌发现,仅通过授课讲座,对于一些存在厌学、早恋、打架斗殴等现象的“问题学生”来说,难以起到理想作用。根据多年公安工作经验,他深知这些孩子如不疏导劝戒非常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形成很大的社会问题。为此,他以学校为单位,建立起了30多名 “问题学生”档案,并对他们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他通过经常性的家访与学生家长沟通,帮助家长纠正错误的教育观念;通过与班主任老师进行专门研究,让他们多关注这些孩子的成长,采取多表扬、慎批评的激励教育法,从而形成共同帮教的合力,帮助“问题学生”恢复信心,远离违法犯罪的边缘。高中学生张某,因打架斗殴曾被公安机关传唤,周围人瞧不起他,自己也破罐子破摔。刘德斌敏感地意识到,如果不加强帮教,这个孩子就很有可能成为一名犯罪预备分子。于是刘德斌主动与学校、家长联系,并和张某结成帮教对子,多次到学校、家中与他深入交谈,分析走到今天的原因,解决他思想上的问题。真诚的沟通使他俩成了“忘年交”。张某虽没考上大学,但他没有放弃对生活的追求,积极创业,在招远创办了烟酒批发公司,成了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针对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刘德斌痛在心里、急在心里。对网络一窍不通的他,让儿子帮忙,学习了解网络知识,查找未成年人因迷恋上网而走上犯罪道路的真实案例,编写讲义,到各学校进行了20多场专题讲座,并协同家长对学生进行疏导教育。那一段时间,他瘦了十多斤秤。 多年来,为备课刘德斌常常挑灯夜战,为孩子们的成长四处奔波。令他欣慰的是,法制教育讲座取得理想效果,自己的努力得到学校和家长的认可,身上好像注入年轻的血液,他的晚年生活因此变得熠熠生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