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神在奉献中升华 ——东营市河口区六合街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 东营市河口区六合街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共有党员29名,其中离休干部党员3名,退休干部党员26名。多年来,党支部以让老同志“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养、老有所为”为日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老干部党支部建设搞得红红火火,谱写了基层党支部一曲曲动人的“夕阳赞歌”。 “家有老是块宝”——领导叮嘱记心头 2000年初,年逾花甲的荆佃超同志被组织上任命为老干部党支部书记。至今他还记得上任第一天,领导对他说的一番话:“荆老师啊,街道党委决定你任党支部书记,是给你加担子。我们街道的老干部可是一笔财富呀,看看我们街道的发展,那可是凝聚着你们的心血,我们要切实关心老同志们的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情况,要在街道上下形成一股尊老、爱老、敬老之风”。领导对老干部工作的重视,不光说在口头上,更是落实到实际行动上。首先,在人员配备上,安排1名在职干部专门从事老干部工作,并为支部配备了三位支委。其次,在支部活动经费上优先安排,先后建起了老年人门球场、活动室。历届党委负责同志时时处处把老干部的冷暖挂在心间。正是源于领导的重视,老干部党支部的工作才开启了一片新天地。 “读书方可修正”——学习是让老同志信念永存的法宝 走进老干部党支部活动室,你定会发现他们的阅览室里摆满了各类报刊、杂志、图书,既有人民日报、大众日报、东营日报等党报党刊,也有政治、经济、历史、文学等方面书籍。用支部同志的话说“这是给老干部准备的面包和干粮”。因为在他们心中老干部永远是一支保持着优良传统、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的队伍,觉悟高、党性强,信仰坚定,爱学习、爱思考,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忧患意识。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加强学习是让老干部们思想常新、信念永存的法宝。为此,他们修订了老干部党支部学习制度,加大了政治学习力度,规定每月的5日、15日为集中学习日。通过经常性的学习,使老同志及时了解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等,使他们做到与时俱进、思想常新。近年来,外出探亲休养的老党员逐年增多,为此,支部加大了对流动党员的学习管理,每月定期向他们寄送相关政治学习资料,并要求他们适时寄回学习心得,供大家集中学习时交流,这样做,一来不至于大家忘了他们,二来也可以了解他们在外地生活和学习情况,也了却大家的一丝牵挂。老干部党支部工作的重点就是时刻关注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使他们紧跟时代步伐,做到思想上不掉队,精神上不滑坡,永葆革命斗志。 “关注生活、关爱健康”——老同志的身心健康比啥都重要 为及时了解老干部生活方面遇到的各种困难,他们还开展了每周定期走访慰问活动,到老干部家中了解情况。老同志年纪大,腿脚不灵活,少不了头疼脑热,有的还患有多种老年性疾病,针对这些情况,支部首先研究解决他们的医疗保健方面的问题。一是认真落实医保政策,与相关部门衔接,争取老干部个人医疗账户上的资金能及时到位;二是聘请有名望的医疗卫生专家,定期前来集中就诊、咨询和开展保健知识专题讲座,把有关报纸、刊物上登载的有关保健方面文章编成册子分发到每个人手中;三是对那些生病住院的老同志,及时前往医院看望、慰问。对家庭生活确有困难的,还与工会协调,每年还给予相应的生活补贴和照顾,使他们真正做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让精神在奉献中升华”——构筑老干部发挥作用的平台 老干部有着丰富的经验财富,为此,对一些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干部适当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聘任为行风建设监督员等。在60岁以下党员中开展了“我为社会做贡献大比武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刘山林是一名具有四级律师职称的老党员,先后被三个村聘为法律顾问,无偿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200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代理诉讼案件20余起;荆佃超是一名退休教师,多年来一直为贫困孩子义务补课;支部还在于家、庙一、庙二、上小街村建立了联系点,利用经验,入村到户,深入田间地头,召开村干部群众座谈会,了解村民的生产经营情况,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建议,在单位面积上创收增效情况等。市、区电视台都曾进行了电视报道,他们用实际行动实践着“退休不退志、人老心更红,永葆革命青春”的承诺。 “以乐养心,以趣养身”——用心描绘出夕阳下的美景图 老干部党支部不但关注老干部的身体健康,更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状况。为此,支部积极倡导开展健康、富有生活情趣的文体活动,使老干部能重温年轻时朝气蓬勃的美好时光,又可以憧憬夕阳无限好的人生美景。他们本着科学健康、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有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下,积极组织老干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健身活动。一是投入一定资金,加强老干部活动室建设,每季开展一次象棋比赛、书法比赛、时事讲座等活动。二是将每月4号、9号、14号、19号、24号、29号作为门球活动日,常年坚持锻炼。2009年获得全区门球比赛第一名,在2011年地方和油田14个队联合比赛中,又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三是开展“关爱下一代健康成长”活动,利用老干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经历,组织他们到农村、学校去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支部书记荆佃超在一次活动中,结识了一位贫困失学的少年,回家后,就和子女商定每年拿出部分钱物资助这名失学少年求学,在他的带动下,支部里许多老同志也相继加入了扶贫助学这一爱心接力活动。多年来,他们积极参加街道党委组织的助贫捐资活动,累计捐款5000余元,先后帮助了5名贫困大学生重新走进大学校门。以乐养心,以趣养身,系列丰富活动的开展,既消除了老干部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又增强了他们群体意识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情趣,从而收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