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是什么动力,让他对这样一本小小的《党费证》如此看重?又是什么信念,让他对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事如此坚持和执着?他把对党的忠诚深深地渗入到他的人生生活和家庭教育之中,在他家时时处处都可感受到一个老共产党员对党的深刻情怀。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走近了这个身材宽厚、声音洪亮的抗战老兵——韩法玉,听他娓娓道来一个关于《党费证》的故事…… 今年9月份,恰逢漳平市委老干部局工作人员上门开展重阳节慰问,老韩见到老干局工作人员的第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我这个月的党费收到了吗?我现在躺在医院,走不出去,不能上门交党费了,只能叫孩子替我去交……” 我还是第一次亲耳听到一位长者在病重时对按时上门交党费如此看重,我很好奇,于是老韩就讲了这样一个关于党费证的故事…… 1948年7月我拿到了第一本党费证,到现在我已经交了70年的党费,期间从没有拖延或少交党费,在我看来交党费就是跟组织汇报工作,交党费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的必修课。回顾这一生,我经历了太多,但是我从来没犯错误,原因就一点:我听党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做事心安理得。 1941年春,日军沿着山东淄博地区内的铁路和公路沿线据点向抗日游击区和根据地进行连续反复的“蚕食”和“扫荡”。当时,我所在的张店区房镇乡大孙庄也一次次遭到日军的洗劫,成了人间地狱。为了不做亡国奴、为了把日军赶出去,1944年7月,年仅16岁又是家中独子的我,背着父母,半夜从家里溜了出来,加入了八路军山东渤海军分区常山县第四区中队,踏上了抗战之路。我先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了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任何时候都坚定一个信念——跟党走,正是这个信念让我用脚步“丈量”了齐鲁大地,跨跃大江南北,深入闽越腹地。新中国成立后我听从党的安排,随部队驻扎福建,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在漳平石墨矿区一干就是几十年。 1989年9月离休后,我担任漳平市离休干部第二党支部书记至今,我坚持每天学习党的政策以及各种报刊杂志,并积极在老干部中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我经常与离退休同志谈心,虽然离休了,但不是“革命”生涯的结束,而是“革命”新阶段的开始,改革开放了,我们依然有用武之地。我们要始终保持着对党的热爱之情,树立好老干部、老党员的形象,传达正能量,讲好老区的故事,弘扬苏区精神,传播苏区好声音,宣传好党的政策,为党说话,教育子孙后代永远听党的话。 每次有人到我家里,我都会叫儿子打开电脑,指着电脑里收集的图片说:“我一辈子不当官,不发财,我拥有的就是这些红本本(荣誉证书和勋章)。我让孩子把它们放在电脑里,平时我自己看看,给自己提个醒,我走了以后把它们传给孩子们,可以做纪念,也可以提醒他们。” 我的二儿子韩建东经常跟人说:“老爷子只要有机会就给我们上党课,大年三十傍晚别人家都吃饭放鞭炮了,我们家都得等他说几句,从头到尾就一句话,‘你们都是党员,要相信党,听党的话没错,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要始终感谢党’。” 新中国成立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力大幅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家最大的变化就是子孙后代对党的感情。现在我家三代都是党员,我是党员,两个儿子也是党员,也都当过支部书记,现在我的孙女、孙媳妇还是党员。我跟党走,孩子也要跟党走,世世代代都要跟党走,这样我们才有希望。2014年6月,福建省委还授予我“全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记录人的话】 改革开放40年,老韩家不变的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永远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为我们提供了一本共产党人所信奉的人生哲学的生动教材,是我们的不竭动力。我们党的事业正是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接续中不断走向辉煌,那一本红色的党费证,深深印在我的心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讲述人:韩法玉,男,90岁,离休干部 记录人:孙燕达,男,32岁,老干局工作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