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新要求,以“三基建设”为抓手,按照“一个主阵地、两大支撑区、百余活动点”的工作思路,狠抓阵地建设,健全服务功能,全力搭建老干部“学教乐为”新平台,老干部活动阵地建设开创了崭新局面。11月21日,山西省委老干部局在临汾市召开了全省县级老干部活动阵地建设经验交流会,浮山县就全县老干部活动阵地建设作了大会发言。 浮山县辖2镇7乡,2个社区,173个行政村,共13万人,现有离退休干部1660名,其中党员549名。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活动阵地建设作为敬老工程,高标准规划实施,确保有老干部的地方就有活动场所。一是大幅投入,新建主阵地。投资1000多万元,新建3870m2的县老干部活动中心,设置11个涉老组织、10个活动场所、1所老年大学、7个支部活动室,为县城1260名老干部学习活动创造了良好环境。二是立足社区,打造支撑区。投资200多万元,将东、西街两个社区活动场所分别由原来的200m2和96m2提升到650m2和1800m2,进一步完善老年服务站服务设施和场所功能,形成了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急救服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三是逐村跟进,培育活动点。投资100余万元,在全县173个村级活动场所设立“五室一所一舞台”。“五室”即便民服务室、图书阅览室、文化娱乐室、党群活动室、卫生室,“一所”即新时代讲习所,“一舞台”即农村大舞台,拓展了老干部活动空间。高标设置,统筹联建,确保场所全覆盖 高位施措,机制保障,实现服务零距离 坚持高位引领、上下联动,分层建立工作机制,努力形成县城、社区、乡村三级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一是实行定期报告机制。成立由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县委常委任副组长的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报告,分析研判形势,研究解决问题,从县级层面做好保障。二是推行协调联动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涉老单位联席会,交流场所使用信息,完善阵地管护机制,确保科学化利用阵地,最大化发挥作用。相关职能部门在活动阵地设施配备、公共服务、宣传推介等方面,各尽其责,协调配合,全方位提供支持。三是建立双向互动机制。在社区,每季度开展一次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为老干部提供服务。在农村,积极开展医疗服务、日间照料、学习教育、娱乐健身、文艺表演五大服务,保证离退休干部就近学习、就近活动、就近得到关心照顾、就近发挥作用。 高效运行,多点开花,传递夕阳正能量 坚持发挥离退休干部的独特优势,多点开花发挥平台作用,切实将活动场所打造成老干部发挥余热、增添正能量的主阵地。一是理论先导,政治引领,规范支部建设。持续强化离退休老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实施“四个统一”规范支部建设,即党员活动室统一打造、学习培训统一开展、组织生活统一记录、党日活动统一流程,老年大学每周举办一次专题讲座,确保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离退休五支部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先进党支部”。二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脱贫攻坚。紧盯全县2018年脱贫摘帽目标任务,充分发挥活动场所平台阵地作用,开办了草编扶贫培训班,在活动中心设立草编学艺室,在社区和村级活动室建立长期宣传点,激发贫困户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目前已举办草编培训10多期,培训贫困群众300余人。同时,各级活动场所自发组织编排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环境保护等主题节目120多个,在县文体广场、乡镇和农村巡回表演宣传,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作出了积极贡献。三是强化管理,优化服务,丰富活动内涵。以活动阵地为支撑,开展了老区建设、传统教育、健身娱乐、民间工艺、老年书画和文史研究等六大主题活动。各活动点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打造老年话吧,定期邀请老干部讲述红色故事、领唱红歌,凝聚党员群众思想认识;设立互助服务窗口,聘请老干部轮流坐班值守,宣传扶贫政策,了解群众诉求;开展“流动说事”,组织老干部分组包片,深入农户进行心理辅导、矛盾调解,为文明乡村建设搭建桥梁,真正促使老干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史全喜 作者系中共浮山县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