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光,像一位技艺高超的雕刻师,三下五除二就把当年曾经青涩的小伙打磨成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者;岁月,是一条世界上最无情的河流,不知不觉中就将你职业的生涯冲到了地平线的尽头;光阴荏苒,一晃就是四十年,别说是一个时代,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再怎么浓缩也是一幅浓墨重彩的长卷。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的职业生涯也是四十年,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时代对我的特别关照?我不知道,只知道,太快了,实在是太快了! 四十多年前的一个春天,当父亲用期许的目光,看着我笨拙地爬上带帆布蓬的解放牌汽车,都觉得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接力棒就攥到了我们手里,所以当我穿着大一号的登山鞋(走起路来老是感觉不大跟脚)去勘探的时候,总是踌躇满志。当上一名勘探队员的荣誉感,捧上铁饭碗的自豪情,仿佛按都按不住。哈哈,我虽然有点笨拙,但还算机灵,一是站在父辈们的肩上,二是行走在“谁不说俺家乡好”的热土地上,没有醉就算是矜持的了。 但是,三年多,也就是三年多,我的荣誉感,我的自豪情,连同我的铁饭碗,统统地都被突起的改革大潮,冲击的荡然无存。 (2) 那也是一个春天,但是一个倒春寒的春天。毫不逊色于三九的寒风,裹着零星的雪花,势不可挡的冲击和涤荡着地质大院的角角落落。 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开会,开大大小小的会。而且是上午开了下午开,下午开不完晚上接着再开。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开着窗子也呛得我眼泪直流。计划内项目锐减,项目锐减就没了拨款,没了拨款就没活干,没活干职工就发不上工资……道理就这么简单,但是谁也不是先知先觉,更没有美猴王七十二变的本领,“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 队长沉着脸,开会的人也沉着脸。最后书记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只有壮士断腕,快刀斩乱麻…… 既然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改革的方案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案很快就打印下发到了队属各单位。文件是发下去了,但队领导们的心却提了起来,因为谁都知道这些个改革文件,说不定就是些不定时的“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就能爆炸上那么一两个。 虽然过去许多年了,但作为改革方案的起草者之一,大体精神还是记得一些。方案主要分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讲国际国内形势,讲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感,其实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后一部分,也就是方案的核心,在当时的环境下就很厉害了:减员增效、自某职业、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等等,等等。但不管多么的冠冕堂皇,其实关键就是两个字:下岗,下岗,还是“下岗”! (3) 下班的路上,我心事重重的往家赶,快到家的时候,被一个叔叔辈的老地质拦住了,手里正拿着刚刚下发的改革文件。 “小张,听说这文件是你起草的?” 我把脸扭向一边,避开他闪着寒光的眼神。 “是写了一部分……不过,这是队党委的决定,与谁起草没多大关系……”我尽量斟酌字眼,撇清自己。 “怎么没关系?事情多数都毁在你们这些瞎参谋烂干事身上……”说着,气急败坏地当着我的面,把改革的文件撕了个粉碎,然后,雪片一样扔到地上,拂袖而去。 老地质的所作所为,虽然在意料之中,但我还是很生气,为了给自己找一找心理平衡,当老地质走远的时候,忿忿地说:这要搁在前些年,敢撕队党委的文件,非抓起了不可! 可是,那位叔叔辈的老地质没有因为他撕队党委的文件抓起来,但队领导们担心的“不定时的炸弹”却在一个定时的时间里纷纷引爆了。 人们不解、困惑、怨气,甚至愤怒:我们是金刚石专业队,曾经找到我国第一个有工业价值的金刚石原生矿,填补了我国找矿史上稀有矿种的一项空白。老子是共和国的功臣,说“断奶”就“断奶”,这哪是什么改革,分明是“逼上梁山”…… 板块的冲击和挤压,能矗起高山也能造就地洼,可是终日研究地壳运动的人们,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掉进坑里去! 当然,也不乏理性的思考和诘问:地质勘查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的“特殊性”就是既有巨大的体力付出和智力投入,更重要的是它的“研究发现”过程,这个过程是很难量化的。另一方面,地质工作是一个连续性很强的行业,在商业地质市场还没有形成的大环境下,这样“一刀切”的改革,会不会后继无人,到头来受伤害的还是国家,还是共和国的基础经济…… 理性的思考固然重要,但现实的残酷更加的迫在眉睫,说到天上去,就是没有钱,你怎么办?思想工作当然也很重要,可是多么强大的思想工作,能说服一个昨天还好好的捧着铁饭碗,可是到了明天,甚至还用不了明天,铁饭碗就被摔得稀巴烂的下岗职工?说鸡飞狗跳,不大合适,但绝对是剑拔弓张,局面随时都有失控的可能…… 三句话不合适,就挽袖子撸胳膊。人们已经失去了耐心,也没有了耐心。尊严,更是扯蛋。有在保卫科摔杯子的,有在劳动人事科抄家伙的,还有不指名道姓骂大街的。要命的是,领导们为了暂时避其锋芒,在前边挡雷的大多是我们这些“瞎参谋烂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