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中国改革开放,如今已走过四十年的辉煌。做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回顾这一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历史上,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中,“改革开放”被称为波澜壮阔,前无古人,永载史册的大事件,现在回顾起来,还是不禁让人思绪万千,令人鼓舞。 回想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刚刚从十年“文革”中走出来,思想还比较僵化,眼界也不够开阔;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国力还比较贫弱,教育和科技还很不发达,人民生活还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大多数国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究竟向何处去?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十二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提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由此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当时,国人听到“改革开放”一词,真如一声春雷,唤醒了长城内外;如一缕春风,吹绿了东方神州;如一束春晖,暖透了大江两岸;如一场春雨,滋润了华夏故园。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以非凡的政治勇气,高瞻远瞩,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把握大局,做出了这一足以改变中国格局的战略决策。随后以深圳特区为试验田,以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为先导,中国向世界敞开了大门。改革开放从最初的“摸着石头过河”到“不争论”,从“猫论”再到“韬光养晦”,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终于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综合国力得到极大的增强。中国人民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过程。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科技、教育等方面逐步走在了世界前列。一大批国之重器展现在世人面前。航空航天、高铁、港珠澳大桥、航母、天眼望远镜、北斗、量子卫星、国产大飞机等等等等。这期间香港、澳门顺利回归。G20、金砖国家、东盟、博鳌、“一带一路”,进博会等等,世界都在倾听中国声音,都希望看到中国方案。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作为出发点,不忘初心,一心为民,“打虎拍蝇”,顺应民意,发展经济,惠及民生,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党的十九大又规划了向着“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到二0二0年全面实现小康,到二0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喜人,目标鼓舞人。我们相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这个目标是一定能够实现的。 由国说到家。再谈谈我们个人四十年的变化。这四十年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改革开放初期,我参加工作不久,那时每月的工资也只有四十元钱。且各种物质匮乏,还处在计划经济时代,买各种物品都需要“票证”。家里住的都是“泥瓦房”,吃的是返销粮,烧的是柴草,喝的是井水,走的是土路,上下班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我是一九八五年冬结的婚,那时,我们正好赶上改革开放的初期,各种物品相对还比较丰富一些,年轻人结婚最时兴的就是“三转一响”(三转是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或手表,一响是收录机),我那时也都有了。像我弟弟到九十年代初期结婚,就变成了“三方一转”( 三方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一转是摩托车)。而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就是“三有”(有车有房有存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现在,我们村已实行了旧村改造,“泥瓦房”变成了新楼房,人均居住面积也由过去的十几平米,增加到现在的三、四十平米;村民变成了股民,土路变成了沥青路,烧的是天然气,喝的是经过滤后的自来水,出行有家庭轿车。现在每三个威海人,平均就有一辆机动车。 过去,老威海人都知道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条马路一盏灯,一个喇叭全市听。看看现在的威海,交通是四通八达,城市发展日新月异,高楼林立,鳞次栉比,红墙绿瓦,碧海蓝天,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是非常幸福。真正是广告语说的那样:走遍四海,还是威海。 八十年代初,我在孙家疃镇政府工作时联系工作靠手摇电话机,到八十年代后期就用上了程控电话。九十年代初,谁要有个“大哥大”(威海人称作大砖头),那可了得。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我们就有了模拟手机、寻呼机、数字手机,现在都是4G触摸、智能手机。过去我们办公都是纸笔化,现在都是用的电脑,复印件、打印机等完全是办公自动化。 “万元户”是九十年代初期最令人羡慕的称呼,是最令人刮目相看的人家,而现在年收入在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户数也比比皆是。我们现在的工资收入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了上百倍。 现在是自上而下全党、全社会都在重视教育。回想我们那个时候,由于家庭条件和招生名额的限制,考大学非常不容易,(我那时读威海一中已实属不易),后来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大学文凭。看现在,几乎所有的高中毕业生,都能进大学深造。出国留学更不是什么稀罕事,真是让我们这些老年人羡慕不已。只有重视教育,才有了今天我们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 再说人们的穿着,在八十年代之前,基本都是“老三色”(灰、黑、蓝),现在的穿着就是五颜六色了,而且一年四季,季季换新不断;饮食是这四十年变化最大的了。八十年代之前,我们基本都是“老三样”(小麦、玉米、地瓜),现在饮食可以说是丰富多彩,已由温饱向讲营养转变,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现在都不知吃什么好了”。 现在,政府又在为全民编织了一张最大的“民生网”,养老保险全覆盖,医疗保险全覆盖。真正让中国的老百姓生活的更幸福、有尊严,真正使中国的老百姓分享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发展红利。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最近,在上海首届进博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世人宣布: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闭。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苗丰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