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上海:改革开放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2018-11-29 10:11| 发布者: 家住北极| 查看: 1953| 评论: 0|来自: 上海老干部

摘要: 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把握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机遇,上海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 ...

伴随改革开放的春风,把握浦东开发开放的重大机遇,上海坚持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各项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广大老同志既是这一伟大历史进程的见证者,更是亲历者和推动者,大家为改革开放事业付出了辛勤汗水,作出了重要贡献。

日前,上海市老干部大学系统举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座谈会。上海市老干部大学校长罗世谦主持会议,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孔令军出席活动。让我们摘录老同志精彩发言,一同回味上海改革发展的不平凡岁月……

改革开放与上海地铁

    张载养:原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洋山深水港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卢湾区区长、市建委副主任、地铁一号线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上海市老干部大学东方艺术院创作员

40年是我们国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面貌焕然一新的40年;也是上海地铁从无到有,由线成网,创造世界地铁建设史上“上海速度”的40年。

1992至1995的近三年时间里,我作为上海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副总指挥,直接参与了上海地铁一号线的建设,许多往事至今历历在目。如果说,从1963年开始试验到1993年首段地铁通车,我们圆了一个“30年地铁梦”,那么,这30年正好可分为前后两个15年。前15年徘徊摸索,后15年奋力挺进,这既是得益于前期试验的良好基础,更是借助于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是改革开放为上海地铁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由此开始的全力推进,乘着迎世博的压力和动力,又有了一次让世人刮目相看的凌厉加速。获得世博举办权的2002年底,全市运行的地铁里程尚不足100公里,2004年提出的迎世博目标是要建成运行400公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在施工最高峰的2007年,全市有100个盾构在同时推进,116座车站在同时施工。这对于通常情况下的地铁建设,简直是天文数字,在世界地铁建设史上绝无仅有。参与过地铁一号线建设的我,深知其难,对当时的指挥者和建设者充满由衷的钦佩和深深的敬意。

见证铁路划时代发展

    李庆鸿:原上海铁路局常务副局长,铁路老干部大学学员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40年来,我国铁路出现了历史性的大变革、划时代的大发展。作为一名见证改革开放洪流中铁路巨大变化的老铁路人,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2017年底,上海局集团公司铁路总营业里程达到10072.4公里,而在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管内铁路总营业里程仅2411.5公里。改革开放40年中,上海局集团公司路网规模竟然扩大了五倍,其中的新建高速铁路营业里程甚至比改革开放前的管内铁路总营业里程还耍多出52%,这开创了高铁大发展的先河。目前,我国铁路正在向更新、更高的目标挺进,综合技术能力己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令国人为之自豪。

改革开放第一桩—宝钢与改革开放

徐宪民:原宝钢工程指挥部《宝钢战报》负责人(创办人)、宝钢集团党委统战部部长,宝钢老干部大学学员

宝钢是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更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宝钢。改革开放40周年,对宝钢来说,更值得纪念。因为宝钢是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个“吃螃蟹者”。

改革开放40年,使上海钢铁工业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四个根本转变:一是由粗放、落后的钢铁业,转变为现代化的钢铁精品基地;二是由分散、低效的传统管理,转变为集中高效的现代化管理;三是由高能耗、高污染行业,转变为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行业;四是由传统的体能型劳动者,转变为新型的智能型劳动者。宝钢在炼钢的同时,培育了一支“思想好、技术精、作风正、纪律严”,能打硬仗的高素质“宝钢人”队伍。

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

陈一心:原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现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副所长,上海市老干部大学学员、艺术系国画班班长、东方艺术院国画社社长

201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中国商飞公司时指出:搞大飞机和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与实现中国梦的目标是一致的,强调要作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起带头作用、标志性作用。

我作为一名航空工业战线的老兵,亲自参与和见证了我国发展大飞机的艰辛历程。从1980年9月26日运十飞机首飞成功,到中美合作生产麦道MD-82,MD-90支线客机,步履艰难,充满曲折和心酸,航空人既流汗又流泪。直到改革开放后的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飞公司成立才真正迎来了大飞机的春天。十年磨一剑,集全国之力,聚全国之智,在10000多中国商飞人,国内外数十家高校,200多家企业,20多万产业工人的共同努力下,“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力谱写了一首响彻世界的华丽乐章。

改革开放政策使临港工厂建设进入了快车道

张建明:原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电气电站临港工厂总经理,电气老干部大学学员

上海临港重装备产业区是国家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集中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2007年形成初步框架已成为上海六大产业基地之一。

重装备区具有港口岸线的优势,设置用地规模较大、对港口、铁路等对外交通有专项要求地大中型企业。区域由装备产业区、物流园区(包括洋山保税港陆域部分)、综合产业园区、三新园区以及临港奉贤分区五大区域组成。已经基本形成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大型船舶关键件、发电及输变电设备、海洋工程设备、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装备产业制造基地。上海电气临港工厂建设项目是上海电气装备制造业投资的战略发展布局。作为临港重装备产业区的建设者,我有幸自始至终参与了上海电气临港电站项目的建设。

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浦江饭店的故事

吴怀祥:原市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华亭集团总经理、衡山集团党委书记兼总经理,上海市老干部大学学员、时政系政经班班长、思想政治研习社社长

改革开放的前期,随着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改革的不断深入,“股票”、“证券”不再受姓“社”还是姓“资”的困扰,上海要尽快建立资本市场,设立证券交易所。急需一处,地理位置较好,面积较大,没有一根柱子的大厅作为营业场所,当时就选中了浦江饭店的孔雀厅。从此,浦江饭店就与上海证券交易所结缘了。

1990年12月19日上午,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浦江饭店成立。证交所的建立,资本市场的形成,是上海改革开发,乃至中国改革开放重要的里程碑。证交所的建立,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融资渠道。一大批国民经济支柱企业、重点企业、基础行业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通过上市,转换了经营机制,筹集了发展资金,迅速地做大做强,促进了经济建设。

证交所选址在外滩的老建筑浦江饭店。也为外滩的老建筑的利用开了个好头。之后,不少金融企业、银行、黄金交易所、期货交易所、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等等,先后集聚在外滩一线,与陆家嘴遥相呼应,形成金融要素市场的集聚,促进了上海作为金融中心的建设。

改革开放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范永祥:上海市老干部大学学员、时政系政经班思想政治研习社社委会委员兼副秘书长、志愿者“微课堂”教员、宝钢老干部大学学委主席、宝钢淞涛读书社秘书长

改革开放四十年,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告别了“票证时代”、走过了“温饱阶段”、迎来了“全面小康”。我作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见证者、受益者,感受颇深。

我经常在想,四十年改革开放成绩来之不易,今天仍然在赶考的路上,实干才能成就伟业,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我们退休了,除旅游健身养生之外,趁身体好,还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添砖加瓦。这几年,参加上海老干部大学政经班读书,增加知识,汲取养料。

三年前,加入上海老干部大学“移动微课堂”志愿者队伍,和五位老同志一起,定期为金惠康复医院、嘉定众仁乐园离退休老同志讲课。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讲话要求发挥优势,抓住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和确定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们老同志义不容辞,要善于用脑、用笔、用嘴,继续当好“移动微课堂”志愿者,做好宝钢老年大学学委主席,组织好支部工作和读书社的活动,落实好关工委的宣传工作。努力做党的政策宣传员、社会道德示范员、和谐社会促进员、教育后代的辅导员、社会风气监督员、社会文明的倡导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余热,积极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

摄影:浦隽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