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铁路从我村旁过

2018-11-27 15:42| 发布者: 夕阳光辉| 查看: 460| 评论: 0|原作者: 夕阳光辉

摘要: 在我们村旁,有一条垂直平坦的铁路,这就是“桃威铁路”,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每当我站在铁路旁,望着隐没在地平线上的轨迹,心灵就飘向遥远的地方。特别是火车掠过的那一刻,我的心又会被强烈地震撼,迸发出奋进的 ...

在我们村旁,有一条垂直平坦的铁路,这就是“桃威铁路”,这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每当我站在铁路旁,望着隐没在地平线上的轨迹,心灵就飘向遥远的地方。特别是火车掠过的那一刻,我的心又会被强烈地震撼,迸发出奋进的激情。

铁路是火车奔驰的轨道,承重的载体;火车是力量的象征,速度的化身。我的思绪随着铁路延伸,伴着火车迅跑。

在威海铁路局工作的兄弟段军告诉我,桃威铁路是威海市自筹资金、自行修建的地铁I级、国铁Ⅱ级标准的地方铁路,全长138公里,总投资6.5亿元。西起国铁蓝烟线的桃村站,与国铁蓝烟线顺向接轨,东止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林办事处,途经栖霞、牟平、乳山、文登、环翠区5个县市区的17个乡镇。沿线共设14个火车站,初期除桃村既有站外,开设桃村东、埠西头、诸往、乳山、下初、铺集、文登、草庙子、威海南、威海10个火车站。其中,诸往、乳山、下初、文登、草庙子5站为客、货运营业站,威海南站为货运营业站,威海站为客运营业站。桃威铁路于1989年6月1日由国家计委批准立项,1990年11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1994年1月19日全线铺轨结束。全线共动用土石方1450万立方米,建造各类桥涵548座(其中特大桥3座),房建总面积60000平方米,征用土地9100亩。

乳山站站长于江涛提起当年乳山县全民修建铁路的情景格外激动。“桃威铁路在乳山县境内的区段率先开工,乳山县县长兼任该区段铁路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技术人员分片包干,全县出动劳动力几十万人,全部驻扎在工地,日夜施工。”1991年9月,桃威铁路在文登市境内的线路开工修建,文登市政府为减轻农民负担,先后在国有企事业单位集资1200多万元,把深挖高填路基工程承包给一家机械化施工公司,剩余工程分包给15个乡镇。桃威铁路建设总指挥部还先后从济南铁路局和威海市聘用多名技术人员充实一线,并派出常驻人员到各区段铁路建设指挥部加强技术指导。经过艰苦奋战,桃威铁路于1994年1月19日全线铺通。

桃威铁路1995年开始试运营。为充分发挥桃威铁路的综合运输能力,先后修建了文登、乳山国家粮食储备库等8条铁路专用线,1998年经过论证决定提前建设桃威铁路二期工程——进港铁路专用线。进港铁路专用线总投资1.2亿元,乳山境内长度8.5公里,设计运量初期100万吨,近期200万吨,远期大于400万吨。建成后将沟通铁路与港口,形成海陆联合运输通道,大大提高桃威铁路的运输能力,为桃威铁路二十一世纪的大发展及威海以港兴市战略的顺利实施,起到巨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该工程于1999年9月21日开工建设,20029月30日建成并投入使用。

2011年,桃威铁路成为全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开行集装箱五定班列的地方铁路,方便了威海地区的集装箱运输,增强了威海港与青岛港合作联动的基础。为满足威海地区集装箱运输需要,全力推进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2011年1月21日,铁道部批准威海铁路局增加办理40英尺通用集装箱运输业务;2011年3月10日又批准开行了威海南站(威海新港)至青岛黄岛港集装箱五定班列。40英尺集装箱五定班列的开行,进一步完善了桃威铁路的服务功能,扩大运输范围和运输种类。截至2011年12月底,威海铁路局共运送标准箱货物16408箱,共计12.7万吨,实现运输收入670多万元。自此,桃威铁路的运输业务实现与国铁的全面对接。另外,自2011年7月1日起,威海至汉口旅客列车等级提升为快速旅客列车,压缩了列车运行时间,方便了广大旅客,同时也增加了威海铁路局的运输收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扭亏为盈。

2011年9月25日投资3500万元购置的19辆新车于年底正式投入运行。至此,威海至汉口至济南三组车底全部由威海铁路局担当,自行担当乘务的旅客列车由“十五”末的1列增加到现在的5列,大幅增加威海铁路局的运输收入,预计每年可增收5000多万元。

铁路在我的心目中,平凡而又伟大,亲近而又遥远。我为居住在铁路附近感到惬意和自豪。有时火车刚刚通过,我就好奇地跑上铁路,看看铁轨是否被碾压得发亮,把脸贴在上面感觉是否发热,又将耳朵对着道轨,倾听火车远去的震动声。我注意观察铁路的构件,发现枕木已更新为水泥制品,道钉也换成了镙栓。虽然它们的材料形态变了,可功能和使命却依然如故。它们坚守着各自的岗位,共同担负起重任;它们不能移动,默默承受火车的重压;它们既没有火车轰轰烈烈的气势,也没有火车“走南闯北”的见识,甘愿为火车的行动做铺垫;它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让火车从自己的身上通过。然而,它们的身影又总是出现在火车的前面。它们的起点和止点,也是火车的始发站和终点站。从铁路与火车的关系中我领悟到:尽管构件的大小和位置不同,但是缺一不可;虽然声名显赫,却离不开“众星捧月”;唯有扎扎实实,才能轰轰烈烈。

2011年7月25日,乳山市遭受有历史记载以来的最强降雨袭击,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最大降水达到359.5毫米。特大降水造成桃威铁路部分线段出现塌方,最长塌方长达200多米,在我们下初段就有十处塌方和路基松动,一座桥梁涵洞受损,塌方逼停了威海开往北京的K412次列车,同时威海发往北京、济南、武汉的多条客货运线受到影响。600余旅客紧急转移,50辆大巴运送往返旅客。

在这场洪灾面前,乳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领导亲自查看险情,抽出人力物力,积极配合铁路部门抢修冲坏的铁路。在灾情最重的下初站,下初镇党委号召铁路两旁的下初、段家、黄格庄、胡家口、山南头、辛庄等村党支部,在搞好本村抗灾自救的同时,组织乡亲们全力帮助抢修。铁路职工来了,武警官兵来了,乡亲们来了,车拉人扛搬运沙袋石块,那场面真让人感动。各村的妇女们为大伙送来了热气腾腾的饭菜。80多岁的残废军人段云月激动的说:“好一派当年抗战的情景。”经过5天紧张的抢修,受塌方影响的桃威铁路乳山至文登段于31日早上5时15分全线恢复通车。

“条条道路通北京”,村旁的这条铁路也不会例外。与内地连接后,就可以四通八达,我思维的天地也宽广了许多。

我从未见到铁路和火车,只是从电影《铁道游击队》和《铁道卫士》中看到了铁路和火车的场面,不由羡慕起影片中的英雄人物,也想和刘洪他们一样,战斗在铁路线上。我也曾立志,长大后能当一名铁路工人,最好是火车司机,然而命运却没能给我这样的机遇,我只好“望车兴叹”了。

如今村旁这条铁路,无论白天黑夜,总有旅客列车和货运列车通过,呈现一派繁忙景象。看见坐在车厢里的旅客,我心里想着:他们来自天南地北,虽然坐着同一列火车,却践行着各自的人生旅程。

放眼伸展的铁路和飞驰的火车,我又想起了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我想象着人类美好的未来,也许这是一种幻想。但是如果把铁路视为人生的里程,那么人们每天的活动就是运动着的火车。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了,相对来说,寿命也就延长了。这是我守望铁路的又一感悟。

 

 

作者:段云明

乳山市下初镇初级中学退休教师

现任下初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