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火车来了,我自豪

2018-11-27 15:24| 发布者: 夕阳光辉| 查看: 441| 评论: 0|原作者: 夕阳光辉

摘要:  “村民注意了,我们村南的铁路受昨夜暴风雨的影响,多处损坏,大家快去帮忙。”清早,村委主任张宗亭在喇叭里大声喊着。   “走,我们去看看。”村民们三人一组,五人一帮,开着车,拿着铁锨朝铁路走 ...

“村民注意了,我们村南的铁路受昨夜暴风雨的影响,多处损坏,大家快去帮忙。”清早,村委主任张宗亭在喇叭里大声喊着。

“走,我们去看看。”村民们三人一组,五人一帮,开着车,拿着铁锨朝铁路走去。这事发生在2011年7月25日。

那天,我们乳山市遭受有历史记载以来的最强降雨袭击,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最大降水达到359.5毫米。特大降水造成桃威铁路部分线段出现塌方,最长塌方长达200多米,在我们下初段就有十处塌方和路基松动,一座桥梁涵洞受损,塌方逼停了威海开往北京的K412次列车,同时威海发往北京、济南、武汉的多条客货运线受到影响。600余旅客紧急转移,50辆大巴运送往返旅客。

“灾情就是命令,我是党员,让我来。”退休老党员高俊秀说。

“大爷,您岁数大,让我们来。”一个小伙子说。

“谁说我岁数大,我还能拿动铁锨呢!”90多岁的老干部高文章说。

是啊,在“7.25”洪灾面前,乳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抽出人力物力,积极配合铁路部门抢修冲坏的铁路。在灾情最重的下初站,下初镇党委号召铁路两旁的下初、段家、黄格庄、胡家口、山南头、辛庄等村党支部,在搞好本村抗灾自救的同时,组织乡亲们全力帮助抢修铁路。铁路职工来了、武警官兵来了、乡亲们来了,车拉人扛搬运沙袋石块,那场面真让人感动。各村的妇女们为大伙送来了热气腾腾的饭菜。80多岁的残废军人宋协孟激动地说:“这多像当年打日本鬼子啊!”经过5天紧张的抢修,受塌方影响的桃威铁路乳山至文登段于7月31日早上5时15分全线恢复通车。

在威海铁路局工作的学生段军告诉我,桃威铁路是威海市自筹资金、自行修建的地铁一级、国铁二级标准的地方铁路,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开行集装箱五定班列的地方铁路。

2011年又投资3500万元购置了19辆新车。至此,威海至汉口至济南三组车,年底全部由威海铁路局担当,大幅增加威海铁路局的运输收入,预计每年可增收5000多万元。铁路给家乡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铁路在我的心目中,平凡而又伟大,亲近而又遥远。我为居住在铁路附近感到惬意和自豪。有时火车刚刚通过,我就好奇地跑上铁路,看看铁轨是否被碾压得发亮,把脸贴在上面感觉是否发热,又将耳朵对着道轨,倾听火车远去的震动声。我注意观察铁路的构件,发现枕木已更新为水泥制品,道钉也换成了镙栓。虽然它们的材料形态变了,可功能和使命却依然如故。它们坚守着各自的岗位,手拉着手,肩并着肩,默默承受火车的重压;它们既没有火车轰轰烈烈的气势,也没有火车“走南闯北”的见识,甘愿为火车的行动做铺垫。然而,它们又总是和火车朝夕相伴须臾不分。它们的起点和止点,也是火车的始发站和终点站。从铁路与火车的关系中我领悟到:尽管构件的大小和位置不同,但是缺一不可;虽然声名显赫,却离不开“众星捧月”;唯有扎扎实实,才能轰轰烈烈。

我最早见到铁路和火车,是十几岁时跟着大人去济南。刚一进入这座泉城,我就听见轰轰隆隆、咣咣铛铛和呜呜的鸣叫声。不一会儿,铁路和火车便出现在我的眼前,我几乎被这庞然大物惊呆了。后来,我又从电影《铁道游击队》和《铁道卫士》中看到了铁路和火车的场面,不由羡慕起影片中的英雄人物,也想和刘洪他们一样,战斗在铁路线上。我也曾立志,长大后能当一名铁路工人,最好是火车司机,然而命运却没能给我这样的机遇,我只有“望路望车兴叹”了。

如今村旁这条铁路,无论白天黑夜,总有旅客列车和货运列车通过,呈现一派繁忙景象。看见坐在车厢里的旅客,我心里在想:他们来自天南地北,虽然坐着同一列火车,却践行着各自的人生旅程,同时分享着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

 

 

作者:宋文礼

乳山市下初镇初级中学退休教师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