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从钟声杳杳到乐声悠扬

2018-11-27 14:10| 发布者: 夕阳光辉| 查看: 432| 评论: 0|原作者: 夕阳光辉

摘要: 1978年,十五岁的我考入乳山市第十中学,这是大孤山公社唯一一所高中。之前招收的学生多规模大,学校还办了不少的小工厂,热闹得很。   那年全乡只招收了80个学生,两个教学班,可以说是挑选了全乡的精英,而 ...

1978年,十五岁的我考入乳山市第十中学,这是大孤山公社唯一一所高中。之前招收的学生多规模大,学校还办了不少的小工厂,热闹得很。

那年全乡只招收了80个学生,两个教学班,可以说是挑选了全乡的精英,而那年没有考上高中的部分同学开始初中由两年改制为三年的初三学习,这也是恢复高考后的一大变化,而我们也成了高中毕业允许考中专的最后一批高中生。

那时,上下班是由专门老师负责敲打铁钟。倒挂的铁钟挂在木杆的顶部,中间的钟锤下系着一根长绳子,拽着绳子摇摆,钟锤就敲打着铁钟发出清脆的声音,杳杳的钟声就传遍了整个校园,敲响了学生的新希望,唤醒了美好的一天。年复一年,倒挂的铁钟,细长的铃锤,深深地烙在在记忆深处。

高考来了,学校对教学工作抓得紧,对学习要求很严格,小考大考不断,但大多数学生对高考很茫然,认为高考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对于学习并不下大力气,应付了事的也不在少数。加上那是同学们的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富裕,每天要自带午饭,步行往返十几里路,春夏秋冬,日复一日。那时,最大的心愿,就是有一辆大金鹿自行车。看着家庭条件优越同学,每天骑着自行车,免受劳顿之苦,顿生羡慕之情。尤其是冬天,迎着北风踏雪而行,其艰辛不言而喻。我们在经过两年的学习之后,1980年参加了高考,那是恢复高考后的第四年。记得高考时,老师千叮咛万嘱咐,但我们似乎也没有什么大压力,考场上大家都自觉地遵守考场纪律。高考结束后,全公社只考上四个人,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1980年,我顺利进入乳山师范学校,可以说是鲤鱼跳龙门,吃上国家粮了,我的兴奋之情全写在脸上,全家人也为之自豪。从农村到县城读书,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都得到锻炼,全面掌握了教学基本能力。

1982年,我通过毕业考试,顺利进入大孤山乡小学任教,成为一位乡村小学教师。那时农村,人们对改革开放的政策已经熟悉,但乡村的变化还不很大。农村条件落后,学校没有宿舍,没有食堂,教师吃住在百姓家中,和群众真正达成一片。家长对教师很热情,把平时不舍得吃的肉蛋拿出来招待老师,让我切身感受到家长对于教育的重视。杳杳的钟声,又回荡在我的生活中。红瓦房,大铁钟,杳杳的钟音加上朗朗的书声,成为乡村小学的标志。在这样熟悉的声音里,一年又一年。

1988年,教师第一次开始接触职称这个新名词。教师有了自己的职称,工作劲头更大了。杳杳的钟声陪伴我从一个新教师变成了一个教育战线的老兵,对班级管理和教学游刃有如。

1992年由于人事调动,我进入大孤山乡初中任教。文化课内容深了,教学对象变了,我又从头开始,学习新的教学方法个管理方法。那时的初中,条件比小学改善了很多:一排排整齐的红瓦房,宽敞的操场,朗朗的书声,师生们在这里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在此期间,我们还经历了初中三年学制改成四年的过程。此时,杳杳的钟声退出历史舞台,定时响起的急促电铃声替代古老的钟声,铁钟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它像个经过风霜的老人,在无奈中透视着自信,在失落中流露出坚毅。我虽然不知道铁钟去了哪里,但钟声一直萦绕在心中。

2003年,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学校开始普及电脑知识。老师们从零开始,对拖着大屁股的电脑进行全新的认识,一点点的学习,一点点的了解。电脑知识的普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本教科书,一只粉笔,一根教鞭的教学时代,渐渐地被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取代了,无纸化办公开始走入教师的日常工作。学生们也开始接受更加先进的学习方式和科学文化知识。教师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嵌入灵魂里。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工作方式,无时无刻不再鞭策着教师。我感动、感恩,为国家的变化,为盛世的阳光,为家乡的未来。

2007年,我被调入县城的实验中学。在这里,电脑、电视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更加齐全,我如鱼得水,从课件的制作,白板的使用,到录播教室的使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虽说是老教师,但我也不落后,对现代化的设施也能运用自如。这时,上下班变成了优美的乐曲,让每一天都有一个好心情,每一天都有一个好开始。我庆幸自己,生在一个好时代,赶上了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我用平生积累的知识,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的大门。四十年的时间转眼即逝,从上下班的钟声杳杳到乐声悠扬,我也从一个年轻教师变成教育战线的老教师。回首往事,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很多事是做梦都想不到的。

2018年,我也从教育战线光荣退休。退休之际,我在想象,未来的教室会是什么样子,那时的教学方式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我在憧憬,更在祝愿:教育的明天更加美好!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者:宋红梅

乳山市实验中学退休教师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