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斗转星移,四十年岁月如歌,四十年在历史长河、在人类进步中弹指一挥间,但四十年在一个人的生命和人生工作中,则是最美好、最难忘的岁月。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标志着改变当代中国国运的改革开放的大幕就此拉开,从农村到城市、从工厂到机关、从沿海到内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半封闭的社会向全面开放的社会转变,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到小康,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转折。 本人很幸福成为出生在红旗下的一代,有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族欢乐的童年,更荣幸成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赶上改革开放的新一代煤炭工人。 还记得1978年入读兖矿基建技校时候的情景,第一次由农村步入城市读书学习,从一个16岁懵懂少年经过四十年的锻炼成长,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工作、学习、生活到如今,2018年已光荣退休的企业工作者,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才,同时又是改革开放的贡献者和受益者。 作为一名自豪的兖矿人,因为我见证了国家四十年的风雨沧桑,巨龙腾飞的过程,经历参与了兖矿四十年的发展、变化、提升、变革。 纵观兖矿发展,1978年前后兖矿仅有像南屯、北宿、唐村等单一煤炭产量累计不到100万吨的几个小型矿井,经过四十年几代兖矿人的共同努力,现已发展成集煤炭、煤化工、机械制造、物流、房地产、金融等多行业、门类齐全的整体。现已形成山东本部、陕蒙、贵州、新疆、澳大利亚、加拿大“六大基础”发展格局,发展成为煤炭产量近1.5亿吨,挤身世界500强的煤炭能源产业集团。 还记得九十年代时期,时任东滩煤矿矿长的高兴海同志在矿职代会上曾提出未来的设想蓝图,他说“企业发展关乎你我,企业发展不但要建成花园式矿井,还要让我们的职工同志们开着自己的小轿车来上班”。当时会场里有掌声、有笑声,掌声是对这一蓝图的向往,笑声则是大多数人对这一提法的凝问,感到矿长是在给我们画饼充饥,这样的生活离我们太远太远了。高矿长的讲话现如今仅仅过去二十几年,他那宏亮、富有感召力的声音犹如就在耳旁,如今职工上下班家用轿车已成为主要交通方式,不但实现了老矿长当年的构想,现如今矿前诺大的停车场已是一个车位难求,家属区楼前楼后连停车都成了难题。有人说这变化太快了,只能说不是变化来的太快,是变化来自发展。 还记得儿时童谣:“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那是人们对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向往;八十年代初期只能在香港影视剧里看到,相当体面的人物手握体积相当于砖头大小的大哥大手机,让人羡慕不已,现如今4G、5G网络全覆盖,几乎每人一部体积小、功能全的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标配。无论你在天涯海角,还是去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有信号的地方,你都可尽情与家人视频通话,就仿佛近在咫尺。 还记得八十年代初,虽然多数国人已解决了温饱,但人民生活依然与各种“票”紧密相连,因为当时物质匮乏,多数生活必须品还须按人凭票供应,现如今一部手机在手,你的衣、食、住、行均能一键搞定,足不出户,来自国内各地、包括世界各地的各种美食、用品便可送货上门,难怪有人说:“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 这一切的一切,通过几十年巨变,真真切切地走进我们寻常百姓的生活。 四十年风雨历程,四十年岁月峥嵘,历史是最好的见证者,人民是最大的受益者。通过四十年的锐意进取,我们国家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相对落后的农业大国,到神舟载人上天探索宇宙,国产航母下水出海,复兴号驰成神州大地,到珠港澳大桥建成通车,通过中国人的智慧和努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四十年风雷激荡,四十年锐意进取,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四十年的变迁,四十年的发展,中国已实现从世界跟跑者、到引领者的转变,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富足…… 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8年上海首届进博会和珠海航展,再一次让世界认识到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正焕发出的生机和活力,一个富有创意、海纳百川、博大精深的中国形象又一次展现在世界面前。
作者:胡秀建 兖矿集团离退中心物供中心服务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