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改革开放40周年口述史:矿井的变迁

2018-11-22 17:22| 发布者: 兖矿集团离退科| 查看: 454| 评论: 0|原作者: 兖矿集团离退科

摘要: 改革开放40年,弹指一挥间,伴随着我的成长、求学、工作、退休,往事历历在目,也让我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进入两鬓斑白的老年。40年社会变迁40年的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了欣欣向荣的……

改革开放40年,弹指一挥间,伴随着我的成长、求学、工作、退休,往事历历在目,也让我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进入两鬓斑白的老年。

40年社会变迁

40年的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机遇,也使得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黑白色的着装被万紫千红的色彩代替,小平头、大平头、大光头、娃娃头、马尾辫也变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式,花样在不断更新,“大四件”的嫁妆也被房、车所取代,结了婚就已奔了小康。辽宁号巡航、国产航母下水、北斗卫星导航、东风快递使命必达、高铁延伸、蛟龙下海、嫦娥奔月、神舟上天。国家在强大,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打虎拍蝇、惩治腐败、政治生态日新月异;政通人和,复兴在望,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40年行业巨变

改革开放40年,煤矿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晴天一身煤沫子,雨天两脚泥腿子。那个年代的煤矿切切实实让人们感受到了煤的存在。确实,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煤矿的工作环境差,工资收入低,是不可回避的事实。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改革开放的深入,煤矿环境不断提升,职工收入节节攀高,煤矿工人回流形成了一种趋势。尤其是最近几年,很多大煤矿招聘的新员工都是本科起步,硕士研究生居多。收入稳定,不破产(即使破产了也进行了改制,国家政策兜底)升值空间大已经成为这里吸引人才的“吸金石”。矿区环境焕然一新,矿山不像矿山,倒像是走进了公园。清新的空气、绿地如荫、绿树红花,让所有来过矿山的人都亲身体验到了矿山的变化。

栉风沐雨 春华秋实

1989年12月,曾经转战南北被原煤炭部誉为“铁军”的第七十工程处6000余名干部职工壮怀激烈,勇于亮剑,披荆斩棘,在微山湖畔安营扎寨,铺下了第一块基石,打响了济宁二号煤矿第一次大会战,开始了“扎根济东 建家立业”的光辉事业。八年的栉风沐雨,第七十工程处的将士们,夜以继日得奋战在矿井基础建设和开拓布局阵地的最前沿,在机械化设备极度紧缺的年代,他们硬是靠着手提肩抗、挥镐扬锨,让一座高质量的现代化矿井岿然屹立在鲁西南这块富饶的大地上。1997年10月,一举拿下全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

1997年11月8日,济宁二号煤矿正是宣布投产,成为山东省第二座设计年产量400万吨的特大型现代化矿井。第七十工程处的“铁军”华丽转身,就地转产,成为济宁二号煤矿的第一代矿工。

矿历届领导班子坚持“文化建矿 人才兴矿 科技强矿”的发展战略,激情为改革发展接力,用人才保障、科研攻关、科技创新破解掣肘难题,创新探索特殊地质条件下质量效益型开采方式,先后攻克了中厚偏薄煤层开采和综采工作面孤岛开采、旋转开采、大倾角开采、长面双煤机开采、超长工作面开采等技术难关,形成“大 小 特”并举的煤炭生产新格局,原煤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2000年,原煤产量达到400万吨设计能力,在共和国煤炭史上,记下了这一全国同类矿井达产周期最短的新记录;2002年,原煤产量500万吨;2003年,原煤产量突破600万吨,实现了“三年三大步”的发展传奇,展示了济宁二号煤矿“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积极引进和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装备、优化辅助运输系统,投入使用无轨胶轮机和单轨吊机进行人员和物料的运送,安全快捷,省时省力;配套建设了入洗能力400万吨的洗煤厂,实现了原煤全入洗,成为矿井经济效益“聚宝盆”;大力加强数字化矿山建设,建立了现代化的调度室,采用先进计算机采集控制信息、模拟信号,用大屏幕作为调度模拟盘,对信息、信号进行显示,使调度指挥更加准确、方便、高效、快捷;热烈响应兖矿集团对外开发战略号召,先后向内蒙古石拉乌素煤矿等单位支援输送一千名干部职工。

将人才视为第一资源,建成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教育培训基地,形成了现场实训操作区、安全展厅、4D影院警示教育区等“三大区域”,涵盖采、掘、机、运、通“五大专业”,在地面实现了对井下工种的现场操作和实训;建立了4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以工匠精神把劳模的“单兵作战”变为群体的“组团出击”;建立了可同时容纳500人培训、300人考试的教育培训中心,矿井被省煤炭工业局指定为定点培训单位、山东省煤炭系统济东矿区考试中心,2015年被教育部等23个部委批准设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改革开放40年,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奋进的济二矿人正已崭新的姿态,怀着卓越的梦想,迈着矫健的步伐,踏着时代的节拍,面相世界,放眼未来,积极探索,顽强拼搏,为打造“世界级标杆企业”而努力奋斗。

 

 

口述人:高更全(原济二矿工会主席)

记录人:刘文慧

兖矿集团济二矿离退休中心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