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改革开放我见证

2018-11-22 17:16| 发布者: 兖矿集团离退科| 查看: 399| 评论: 0|原作者: 兖矿集团离退科

摘要: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祖国日益繁荣昌盛,强大起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退休人员,我感慨万千,谈谈我的切身体会。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祖国日益繁荣昌盛,强大起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退休人员,我感慨万千,谈谈我的切身体会。

一、家庭的变化

1978年,我作为一名煤矿工人,正在南屯矿地下400米处大战煤海,那时生产工艺仍比较落后,虽告别以前人工刨煤、拉筐的操作,但是在局部的环节上仍需要打眼放炮,需超体能超时间地采煤,劳动强度依然是很大的。那时我的工资只有58元,爱人仅45元,三个孩子还小,住着1975年矿上分给的30多平米两室的住房。买东西需要票证,每月用发给的两张肉票排队买肉,有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排到自己了,但肉却卖完了。

1980年南屯矿上第二套综采设备,挑选50多个人学综采,我在其中,非常高兴。综采设备机械化程度很高,机组割煤,自移支架,重体力劳动得到解放。一天产几千吨煤,原来不愿下井的人也争着下井,再也不是以前的那种地位和形象,成了香饽饽,也好找对象啦。那时我已住上50平米的三室住房,工资也涨了,夫妻俩一月收入百余元,从心里满足痛快。那时孩子还小,给他们买苹果、鱼等食物也比以前方便多了,毕竟国家开放啦。

1984年,我从南屯矿调到卫生处。我把公家分给的房子(两间)动手改成了四间,成了三室一厅,住房面积大了。经过工资改革,我和爱人的工资调到了每月110元,夫妻俩每月共计220元的收入在当时算是不错啦。1999年前后,兖矿分给我俩91平米多的住房,三室一厅。大儿子在东区分得60平米的住房,女儿在焦化厂南院分得80平米的住房,小儿子在南京设计院区分得70多平米的三室住房。三家花了不到三万块钱,没借没贷,痛快地有了四套房子,在邹城那也算是温饱自居,心安理得,兴奋……

2009年,孩子们想再进一步改善一下住房条件。大儿子和女儿在护驾山北每人买下153平米的住房,三室一厅,三间向阳,宽敞明亮。小儿子在昌平小区买下一套126平米房子,经济虽然紧张,但心中十分敞快,美滋滋的…仅过了两年大家就把欠账还完了。2003年我的养老金已达1428元,老伴达到1399元,三个孩子每人每月都有都有几千元的稳定收入,这不是到了小康了吗!爱人和我分别在1996年和1997年退休。20年间,养老金迅速增加,从2003年还有了房补。2005年后连涨养老金14年,我已从退休时的782.20元增到今天的6781.44元,老伴也由退休时的735.50元猛增到5841.71元,增长神速!为此赋诗一首:腰缠几十万,粗茶加淡饭,知足更康乐,党在吾心间。

二、家乡的变化                                                      

我的家乡是位于济宁城南约20公里处的一个偏僻村庄,贫穷落后。1952年春天,家里花了53元钱包工包料盖起了两间土房。地基是用半块半块的砖砌起的,高不到30厘米,姐弟五人都是在这间屋子长大的。每年我们都用和好的泥泥屋,父亲又不在家,日子过地很艰难。到了1997年,经村里规划,推倒了土屋,盖了四间正房,还有两间全砖平顶小泵房,平静的小院大门前就是村里马路,出进方便。姐姐和大弟都是教师退休,大弟还是山东优秀教师,他们的养老金收入都到了每月6000多元。两个小弟也都退休,他们俩在兖州购置了三套住房,和以前的日子比起来,真可谓翻身啦。

现在,我的家乡全村几乎都是独门独院的砖瓦房。这盖房子的款项哪来的?姐说,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带来的,1980年分地到户,群众的积极性如电站泄水,一泻千里,干活热情高涨!一开始小麦亩产由过去的百余斤增加到到三、四百斤。九十年代后,小麦亩产过千斤,水稻近两千斤,一亩地一年产出3000斤粮食。平均每人约二亩地,这样的收入对于盖几间砖瓦房太简单了。每到庄稼收割完后,很多村民们到外地打工挣钱,家里有二十万、三十万存款的农户不稀奇啦,穿着和城里人没啥两样,电动车、摩托车家家都有,有的都买上了小轿车。去外地上高中、大学的有的是,年轻一代的文化知识水平比他们的父辈们大幅提高。

三、矿区和邹城的变化

上世纪七十年代,南屯煤矿是兖州矿区的大矿,母子矿。可当时建井的矿工们住的工房每家只有一间,而且砖是立着砌成的(省料),楼板中的钢筋是用竹子代替的,人上去颠颠的,很不安全。就是这样的房子也只有30平米左右,有些职工还很难分到。从南屯矿去邹城的路是土沙路。邹城火车站三间瓦房就算是候车室,外跨两间小屋是工作人员用来卖票和休息、放工具用的。站台坑坑洼洼,积水很多,南来北往的就是一个站台,没封闭,讨巧的人下车后就不检票,溜溜达达回家。车站向东是一条不宽的小石子土路,一眼望到东郊,风刮尘土飞扬,下雨后泥泞难走。城区没有很像样的饭店和商场,更不见高楼,只有一栋二层小楼坐落在城中,这就是百货大楼,在当时可是邹城繁华的标志。十几年后,高楼慢慢起来了;三十年后,变了天地,高楼林立,柏油马路宽宽平平。两旁参天大树,树冠几乎把路遮住,几横几纵贯穿邹城城区,有的一直通到乡镇。乡镇也不示弱,学城里样子,马路两旁盖起了高楼、商店、学校、超市、公寓……转眼间邹城成了小都市。广场舞舞动邹城,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在美妙的乐曲伴奏下忘记了疲劳。公园里充满了古代文学家、思想家的立匾写注,不少人驻足观看,有的家长经常带孩子来看、来学。护驾山下人流如潮,锻炼的、观景的、垂钓的、谈情的、写生的、划船的、练声的……活现当代一幅美好画卷,展示着邹城人的美好生活。

九十年代,邹城的房子一般1500元一平米,现在好地方竟然万元一平米,有的还买不上。大家的房子变大了,位置更好了,环境变美的。为了养老,为了孩子上学,买房热成了当今一股小潮流。邹城的环境比以前显著改善,洒水车天天洒几遍,清扫车紧跟其后,把城里清扫的无尘土无杂物。为此我写诗一首:护驾山上绿葱葱,唐王湖水蓝莹莹,古稀之年悠哉乐,当谢时代满新风。此诗一幅赠友,一幅张贴在我的“红色小屋”,让更多人观赏。人们的穿戴吃的用的比以前科学、高档、时髦。三日游、五日游在国内已不过瘾,干脆就到国外转一圈,展示中国人的气质,给自己鼓鼓的钱包“消消肿”,可谓潇洒走一回。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邹城即将成为森林城市,乡村成了美丽的乡村,处处都展现出人心欢畅,眼里皆是绿水青山,祖国成了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40年的改革开放,厉害了,我的国!高铁达2万多公里,山东境内的高铁里程也突破了6千公里。北斗导航、卫星成对发射、高速公路八横八纵贯穿祖国,航母、天眼望远镜、大飞机、机器人工匠、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振奋了人心,震惊世界。“一带一路”将中国和世界联系地更加紧密,我赋一联语:拥抱非洲非洲富起来,合作世界世界强起来。

4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强起来了,中国人民正努力奋斗,大步迈向新时代,在也不远的将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张延才

兖矿集团离退中心服务三所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