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走在前列的山东教育改革回顾

2018-11-22 09:56| 发布者: 家住北极| 查看: 445| 评论: 0|原作者: 马钊|来自: 山东省教育厅离退处

摘要: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滚滚浪潮中,山东省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党和政府的领导支持下,不畏艰难,勇于担当,敢作敢为,走在前列,谱写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凯歌,在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画 ...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滚滚浪潮中,山东省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党和政府的领导支持下,不畏艰难,勇于担当,敢作敢为,走在前列,谱写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凯歌,在山东省乃至全国的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画下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下面仅就本人所见所闻,撷取几朵浪花,为山东的教育改革历程点赞。

一、依靠人民办教育,全面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

山东的校舍改造始于1979年。当时全省共有中小学8万所左右,90%以上在农村。由于文革十年动乱,大量校舍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据当时统计,全省农村中小学校舍中“黑屋子”、危房子占52%以上,用土台子、土坯、水泥板当课桌凳或自带桌凳的学生占一半以上,还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教室。群众中流传的顺口溜说“黑屋子、土台子,里面坐着泥孩子”。

1979年,山东省总结了齐河、平邑两个经济比较差的县依靠群众进行校舍改造的经验,提出了以县为单位分期分批进行校舍改造的规划。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普及中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用两三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做到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的要求。我省各县市开始按照这个“一无两有”的要求进行校舍改造工作。1981年,经济比较贫困的泗水县率先实现了“一无两有”,为在一个县内依靠群众集资改造校舍提供了成功范例。山东省教育、财政两部门在泗水召开了全省农村校舍改造经验交流会。

1982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在泰安召开全国中小学校舍修建工作经验交流会,向全国推广山东的经验。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山东省也据此明确了县、乡、村在举办管理农村中小学方面的职责、权限,进一步调动了乡镇和村的办学积极性,加快了校舍改造的步伐。山东省教育部门又及时总结群众经验,提出校舍改造应实现“校舍、课桌凳、院墙、校门、厕所、操场”六配套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了校改标准。到1987年底,全省各市地陆续完成了校舍改造任务。1000多万名农村中小学学生告别了黑屋子、土台子,搬进了坚固、明亮的教室,有了“六配套”的学校。

山东的农村中小学校改,历时8年,总投资27.46亿元。其中乡镇和村共投资24.7亿元(含工料折款),占投资总额的近九成。1987年,全省中学占地面积19.86万亩,居全国第2位,校舍建筑面积1568.85万平米,居全国第1位;小学占地面积32.72万亩,居全国第2位。95%以上的农村中小学实现了“六配套”,名副其实走在了全国前列。

二、办好教育为人民,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平度

经验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经济出现蓬勃发展趋势。但是,

由于十年动乱造成的教育停滞,使广大农村劳动者的文化、技术、职业素质普遍偏低,很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教育如何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成为地方党委、政府面临的突出问题。这时候,平度县实行农科教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劳动实习基地,扎扎实实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短期培训的经验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的重视。

平度县委、县政府通过调查发现,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之际,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劳动者素质低,人才匮乏,科学技术落后。基于这一认识,平度把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实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和农业、科技、教育统筹,培养适应当地需要的科技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使当地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平度首先在县城建起了职业教育中心,设立汽车维修、拖拉机维修、机电维修等实习车间。在各乡镇建立各种农业实习基地。他们还与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合作举办“双元制”农业职业培训中心,通过开展产学结合、长短结合、校内外结合,较好地把人才培养、科技开发、技术推广、生产示范和经营服务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上挂、横联、下辐射的作用。

通过实行“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大大提高了当地劳动者素质,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推动了农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七五”计划期间全国农业生产百强大县中,平度的农业总产值居全国第二位,油料总产值居全国第一位。多次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表彰。

1987年12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农牧渔业部联合在平度召开“农村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经验交流会”,中心议题是深化教育改革,把农村教育的方向转到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人才上来。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原教育部长)、王明达(原副部长),农牧渔业部副部长相崇阳出席会议。《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连续报道了平度的经验做法。

1988年4月,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通令嘉奖在发展教育事业,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平度县委、县政府,给平度县委原书记赵兰田,县委书记单承志,县长魏景瑞,县教育局局长丁日新各记大功一次,晋升一级工资。各奖励2000元。这也应该是走在了全国前列。

三、扎实推进实现“两基”,把教育改革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战略任务。山东省的“两基”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广大群众积极支持和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完成,使我省总体教育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一是按时实现“两基”,把依法治国、依法治教战略提升到新的高度。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第一次以单独立法的形式确定的制度。1986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1986年9月,山东省人大常务会颁布《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对山东省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步骤、方法、经费、师资、管理体制等做了明确规定。另外,国务院还于1988年12月颁布了《扫除文盲条例》,要求五年内在全国完成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这是我国第一次把义务教育和扫盲纳入国家法律和政府规章的轨道,避免了主观随意性和各自为政的现象,是中国教育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大进步。

二是把实现“两基”放在科教兴国、科教兴鲁的大政方针之下,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全民的高度重视。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施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中共山东省委也提出:“在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上,必须把重点迅速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坚持‘科教兴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为了扎实推进“两基”目标的实施,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与各市主要负责同志签订了实现“两基”目标责任书。各市地和县也都仿此办理,成立了由分管市、县领导任组长的“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市县两级四大班子领导分工包县、包乡、包校。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各部门协力同心,广大干部率先垂范,山东的“两基”工作搞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取得巨大成就。为以后山东的教育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奠定了基础。

三是在实现“两基”过程中,教育督导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两基”工作也推动了教育督导制度的确立和提升。

实施“两基”的过程和教育督导制度实施的过程基本上是同步的。国家教委在《教育督导暂行规定》中指出:“教育督导的任务是: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据此,山东省人民政府、省教委及政府教育督导室先后制订、印发了关于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标准、督导评估方案、督导评估制度等一系列文件。专门下发了九年义务教育评估验收实施办法,“两基”实施状况监测工作制度等文件。省督导室更是多次组织力量到各市县对“两基”实施状况进行督导评估,最后又逐一进行检查验收,极大地推动了工作进展。

2000年11月,国家“两基”督导检查组对山东省的“两基”进行评估验收。认定“山东省人民政府对全省‘两基’达标验收是坚持标准,严肃认真的。山东省实现了现阶段国家规定的‘两基’工作目标”。检查组认定,山东省的“两基”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绩,创造和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许多经验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山东省扫除青壮年文盲的任务压力小一些,完成的也较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省五莲县在1986年国际扫盲日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克鲁普斯卡娅扫盲奖”,当时是全国唯一的县。

教育督导对“两基”任务完成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实现“两基”的过程也极大地推动了我省教育督导制度的确立、巩固和提升。从机构建立、人员配备、制度形成到作用发挥,都和“两基”工作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即所谓“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督导室建立之初,人员不齐,没有独立办公地点,没有明确的工作任务。正是由于“两基”督导评估的需要,条件才逐步完善。由于“督政”任务的强化,1994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山东省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意见》中又明确提出:“将省教委督导室改建为山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行使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主要负责对下级政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要把推动‘两基’实施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主要任务,进一步明确实现‘两基’的具体标准和评估验收办法,精心扎实地做好评估验收工作”。据此,省政府教育督导室正式挂牌,名正言顺地制订了对下级政府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的一系列标准、制度、办法,并组织实施,从而树立了教育督导的权威,进一步推动了“两基”工作及以后陆续进行的许多教育改革。



作者:马钊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