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精神,主动适应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特点,强化系统思维,谋划创新举措,研究出台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要点,召开专题推进会,全面部署工作,明确职责任务。围绕融合党建新路径,突出问题导向、考核导向,抓实“五个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一、实施“五学工程”,着力深化政治建设 通州区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的首位,以多元化的学习形式扩大学习覆盖面,提升老同志政治觉悟。在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中部署开展“五学工程”,即“三会一课”必学、提供资料选学、“流动党校”送学、“青蓝结对”互学、上门服务助学。举办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培训;开设离退休干部“流动党校”,聘请10名老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理论宣讲员,围绕基层离退休干部党建和老干部学习需求开展订单式宣讲10余场次;向离退休干部党员发放学习读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运用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发布学习资料,教育引导老同志做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模范。石港镇老干部发起创办的“党的创新理论传习所”,用鲜活生动的事例传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被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命名为南通市创新理论传播基地,获通州区宣传思想领域改革创新奖。 二、实施“安家工程”,着力抓实组织覆盖 通州区以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纳入“四个全面”考核为契机,明确党建工作新目标、新任务,细化考核内容,着力构建“党工委-镇(区、园、街道)党总支-基层党支部-特色党小组”四个层级工作运行机制,全面推进镇、社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实施离退休干部党员“安家工程”,进一步扩大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目前,各镇已全部成立离退休干部党总支,社区“夕阳红”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数量有突破,质量有提升,部分镇已实现村村都有“夕阳红”。特色党小组活动主题鲜明,服务精准,吸引力强,让组织关系不在社区的老干部党员多了个“娘家”,安了个“新家”。探索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建联创区,通过与在职干部党组织共建共创,互比互学,实现组织建设“一帮一”、党风廉政“一促一”、优良作风“一带一”、爱心奉献“一加一”,进一步丰富融合党建内涵。 三、实施“四五六工程”,着力推进“两化”建设 按照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要求,狠抓强基固本,落实保障举措,注重提质增效。全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根据“六有一提升”要求,严格对照工作清单,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健全党组织书记轮训机制。在此基础上,围绕“四好五强六优”目标,建优组织、配强带头人、带好党员队伍。教育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成为政治素质好、发挥作用好、家风建设好、群众反映好的“四好”党员;着力选配党性观念强、组织能力强、创新意识强、奉献精神强、作风建设强的“五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书记;努力打造组织设置优、领导班子优、工作制度优、组织活动优、作用发挥优、工作保障优的“六优”离退休干部党组织。通过狠抓“两化”建设,进一步增强组织凝聚力,五接镇老干部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学习型”党组织。 四、实施“融合工程”,着力发挥优势作用 通州区坚持离退休干部党建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突出党的组织、党建载体、党建资源“三融入”。深入开展“双百”工程,精心组织“金夕助力”正能量品牌创建活动,搭建“项目建设我服务”“生态建设我参与”“精准扶贫我出力”“党的理论我宣讲”等八个载体,发挥离退休干部群体正能量作用,实现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并进、互促共赢。全区有200余名老干部参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精准扶贫等重点工作;平潮镇老干部参与引进2个亿元项目;川姜镇近80名离退休干部参与生态环境整治大会战;离休干部葛凤行捐资10万元成立爱心基金;400多名退休干部党员担任社区“兼职支委”,重返“一线岗位”,这一做法在省委新闻网、南通日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浩对兴东街道老干部策划筹建文天祥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专门批示;老干部结对帮扶十总镇大学生村官创办智能菜园,得到中组部调研组的肯定。 五、实施“五送工程”,着力优化服务举措 今年,在高效推进离休干部医疗服务“三有一落实”工作的同时,我们精准回应退休干部对高质量生活的期盼,以“等不起”“ 慢不得”“坐不住”的责任感,主动思考服务新举措,拓展服务新领域,将更多更便利的医疗保健服务向广大退休干部延伸,协调区级主要医疗机构组织医疗团队下基层“送保健资料、送健康讲座、送专家义诊、送医疗咨询、送常用药品”。自实施“五送工程”以来,已开展活动10余场次,超过1000名退休干部收到健康礼包。针对老同志的不同需求,我们还推出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端午送香囊,冬季送膏方”等时令养生项目,受到老同志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好评,把“用心用情”落到了实处,切实增强了离退休干部的组织归属感,更好地凝聚了人心,激发了政治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