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我家住房的变迁

2018-11-14 10:26| 发布者: 博山区老干局| 查看: 406| 评论: 0|原作者: 博山区老干局

摘要: 我的老家在博山开发区域城镇徐雅村,离博山城五十几公里路。我家的祖宅在村西头一个不起眼的四合院。三间西屋草房,是我父亲兄弟五人分家时分到的房产。那时候,我的叔叔伯 ...

一、祖宅

我的老家在博山开发区域城镇徐雅村,离博山城五十几公里路。我家的祖宅在村西头一个不起眼的四合院。三间西屋草房,是我父亲兄弟五人分家时分到的房产。那时候,我的叔叔伯伯家里人口都很多,住房都很拥挤,爷爷无房居住,只好跟我们住在一起。我记得小时候从记事起,我就跟爷爷一起睡,直到爷爷去世。当时,我的父亲在博山水产公司工作,一星期才能回家一趟,我母亲用木板搭了一张小床,跟父亲、大哥、三弟、四弟挤在另一间房子里。由于我家祖宅是西屋,通风不好,加之地势低洼,屋里常年阴暗潮湿,臭虫、跳蚤常年不断。记得有一年邻居家失了火,乡亲们为了防止我们家房子着火,就把我家的被褥泼上水,盖在屋面上,因为人多慌乱,又把房梁踩断了一根,所以一到下雨天,屋里经常滴滴嗒嗒漏雨。我在祖宅住了二十多年,度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因此,在我的思想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二、婚房

随着年龄的增长,转眼我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一九六九年,我的父亲不幸去世,那年,我刚满十八岁。一九七四年,大哥结婚后搬出去单住,母亲不识字,人又老实,我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一九七七年,我挑起了自建婚房的重担,由于当时年龄小,社会经验缺乏,家里底子薄,建房的难度可想而知。没有办法,自己只好顶着压力干。记得为了筹措建房用的两千多斤麦秸,借了十几家乡亲才凑够,泊材也借了七八家才够。建房要管饭,我家劳力少,分粮不多,也得亲戚朋友家借,真是难那!就这样,七凑八拿我的婚房总算建好了。不管怎么说,再苦再累总算是有了自己的小家,当时心里还是很欣慰的。一九七八年我结婚的时候,只有孤零零的三间北屋,连个饭棚也没有,大门也没有,只好找了些木棍做了个栅栏门,挡了一下君子之人。后来,儿子的降生,也没给这个家带来多少喜悦。那时我在公社工业办公室工作,每到我值班的时候,我老婆带着年幼的儿子在家,担惊受怕。现在回想起来,真有点对不住他们娘俩。

三、老窝

一九九七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一片大好,正好这一年我儿子也参加了工作,我又赶上了最后一批按房改政策购房,在博山机关小区买了一套八十平米,三室两厅的住房,从此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当时真像做梦一样,没想到会梦想成真。在这套房子里我住了十三年。二零一二年,按照党的政策,我正式光荣退休,从此步入老年生活的行列。人们都说,晚年要保证生活质量,必须要有点老本,有个老窝,有个老伴,几个老友。二零一三年,我又喜迁新居,搬到了博山颜山国际一百三十平米的房子。这套房子设计新颖,还有电梯,小区环境优越,配套齐全,生活非常方便。现在我和老伴,在我家这个温馨的老窝里,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真像神仙过的日子。这正是:

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富民强盛景现,

为了实现中国梦,众志成城勇向前。

 

 

作者:王世洪

博山区白塔镇机关老干党支部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