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中国社会经历翻天覆地变化的四十年,是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四十年。这些变革充裕在人民日益丰厚的口袋里,充盈在人民日益宽敞的堂屋里,也行进在中华大地宽广辽阔的田野里。作为一名农机人,我亲身经历了这四十年来农机事业变革的方方面面,切身体会到了国家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视与希望,更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农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回顾往昔,感慨峥嵘岁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突破以往农业机械由国家、集体经营的桎梏,自筹资金、自由选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千家万户办农机,进入了民办机械化的新阶段,为农业机械化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改革之初田野里的劳作依旧是以人力为主的。即便有机械的身影,也仅仅是局限在耕种前疏松土地和小麦收获后的脱粒部分,其余起垄、施肥、播种等等工序全部依赖人工。不仅种类少,数量更是少。每每农忙之时,家家户户彻夜排队等机器的情况比比皆是,农业生产耗时耗力,水平不高。广大农村人口被困守在土地之上,城镇化水平较低,也间接影响了其他行业的发展。 待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市农业机械化迎来春天,机械作业深度及广度进一步加大,农机化技术组装配套投入农业生产实践。不仅小麦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主要经济作物玉米、花生的机械化耕种也开始从无到有。农业耕作制度的深度变革,不仅顺应了农时更节省了人力,农作物产出的效率以及效益也不断提升。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农业机械为“三农”服务的领域不断扩大,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更为农业机械化壮大发展提供了历史良机。2005年,国家颁布实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行农业机械化购置补贴政策,调动了农民购置和使用机械的积极性,农机事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到2015年,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度过了“黄金十年”。这10年,全市农业机械化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得到逐步完善。小型农机家家有,大中型农机村村有,彻底摆脱了大型机械依赖外地的历史。农机装备水平的大幅提高不仅体现在机械种类的多样化,更体现在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上。小麦、玉米、花生等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各环节农机装备应有尽有,相比20世纪末实现了大跨度飞跃发展。 2017年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报告强调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更是依托农业机械化不断前行。在习进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农业机械化事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出现了日新月异,一步一级新台阶的大好局面,农机装备从数量多、品种全迈向了科技化、大型化、绿色化的新阶段。大马力拖拉机、玉米籽粒收割机、玉米茎穗兼收联合收割机、深松机等众多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的农机装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全市广袤的耕田作业中。与此同时,我市农机处理秸秆还田能力日趋增强,不仅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我局积极推进玉米青贮技术,以此引导农民主动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 时间是最真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人在各行各业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正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作为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我经历了市农机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全过程,也更坚定了我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激活、凝聚、释放正能量的信念。
作者:张刚 乳山市农业机械管理局退休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