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供暖在大城市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可是1991 年冬天,乳山县第一住宅生活小区供上暖气了,在全县城成了爆炸性新闻。因为当时县城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和居民都用煤炭和柴草生炉子、烧热炕取暖。供上暖气确实是告别“烟炝火燎”取暖历史的良好开端。 我很幸运住在那个小区,有生以来第一次享受暖气的滋味。外面天寒地冻,家里温暖如春,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高兴之余我想,若不是实行改革开放,我县的经济不会发展的这么快,供暖的事还不知道要推迟多少年。从此,供暖事业的发展成了我关注的重点,它走过的每一步都留在我的记忆里。 第二年冬天,东山,静园等五个住宅小区和市医院及机关新办公区也开始供暖了。我在温暖舒适的办公室里,不由自主地想起在我刚参加工作时的艰苦及以后用煤炉取暖的情景。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离开家去白沙滩银行所,营业室是四间临街的倒厅平房,与其连接的筒子厢房就是库房和宿舍,地势低洼,阴冷潮湿,冬季又几乎见不到阳光。虽然营业室白天生着炉子,可去办理业务的人进进出出关不上门,那点热量实在难以保住,有时冻得手都握不住笔,筒子厢房里的温度就可想而知了。晚上睡觉真是打怵上床,本来就冻得像猫咬似的,进了被窝,酷似进了冰窖,越发冷的睡不着,没办法把棉裤脱下包着脚,直到暖和了才能入睡。经人提示,到医院要了个注射食盐水的玻璃瓶,装上热水暖着被窝,其实那点作用微乎其微。后来进了县城,岳父给弄了个铁暖鳖子,这才好些了。但是受经济条件所限,单位办公一直沿用煤炉子取暖,麻烦、不卫生、效果不好,还严重污染环境。每年冬天进入取暖期,县城空气质量明显下降,特别是遇上没风的天或者气压低的时候,到处都是煤烟味,煤气中毒致死致伤的悲剧几乎每年都有发生。 集体供暖破题之后五年,供热管道长达四十余公里,供热面积80多万平方米,又将送蒸汽换热改造成循环热水供暖,开创了山东省循环水供暖方式的先河。我看着供暖事业的不断发展,倍感兴奋。 然而一切事物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我市供暖也不例外。尽管热电厂的干部职工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到本世纪头十年,供暖质量和能力仍没跟上市区急剧扩张和居民生活需要。“小马拉大车”和管网不配套等问题还是发生了,再加上有的私自安装换热器和偷放暖气片的热水,致使室温达不到设计要求,供暖效果不尽如人意。一度出现了一些令人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有的人发泄不满的言论,说什么花了钱还挨冻;有的公开放暖气片的水,企图以提高室温,结果适得其反;还有个别人扬言要求退还取暖费或不愿意缴纳取暖费。这些发展中的问题,给供暖部门增加了不小的压力,也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增加供暖能力、改善供暖条件、提高供暖质量迫在眉睫。 2009年,北郊热电分厂破土动工了。我高兴地经常去工地看施工进度,又沿着街巷看铺设相配套的供热管道和改造已使用近20年的官网,从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上看到了供暖状况改善的希望。果然,新上的一台热水锅炉当年冬季就投入运行,增加了100万平方米的供暖能力,改善的效果初步显现。接着2012年又扩建增加供热能力100万平方米,并延伸改造了配套管网和加压站,城区大部分住宅区供暖质量达到了设计标准,以往那些违规行为不见了,居民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听到的是一片赞扬声。 北郊分厂投入运行的效果轰动了全城,许多旧楼的居民要求增容供暖,城市改造的进程也大幅推进,一些平房陆陆续续变成了高楼大厦,新的住宅小区快速增加,富裕了的农民也纷纷进城买楼,要尝尝使用暖气的滋味。这又给供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3年,市委市政府把继续解决市民取暖问题,作为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举措之一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决定对城市供暖进行改革,成立了市国有独资热力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城市供热的主力,统筹城市供暖、供气、发电及相关工程设计、建设、经营管理等工作,从而使城区供暖驶入了快车道。2014年初,市热电厂增加供热能力项目,经市政府批准正式立项,很快就出现了投资幅度大、设计标准高、施工进度快、质量把握严的新局面。城区许多街道都能看到供热施工的场面,挖掘机、推土机、吊车忙忙碌碌,施工的人们汗流浃背。经过不到两年的奋力拼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原热电厂搬迁新建竣工,锅炉容量大幅增加,配套管网铺设到位,老旧主管网改造完毕,加压站合理布局,供暖能力大幅度提升,供热面积迅速扩大,新增供热能力600万平方米,达到800万平方米,比2012年前增加了近两倍,供暖用户达到了37000余家;还把运行多年严重锈蚀老化的原东线蒸汽管道及延伸在地上的管网拆除了,盘踞在街巷的大小“黑龙”不见了,市容市貌大大改观;热水锅炉脱硝、脱硫和除尘设施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一楼一控改成一户一控,改变了供暖热量不均匀的问题;服务措施提档升级,分片包干落实到人。特别是近几年,一改过去供暖时间的硬性规定,取而代之的是根据天气变化情况,供暖时间适当提前或延长。供暖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深受广大市民的好评,纷纷给予点赞。 我市供暖事业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市民们实实在在分享到改革开放的红利,切切实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异口同声地说:要不是改革开放,咱们咋能享这样的福!
作者:段惠先 乳山市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