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态,幸福是每个人一生追求的目标。如今幸福感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桩桩件件、点点滴滴都展现着幸福美好,每个人都沐浴在幸福之中。我是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一名退休干部,出生在五十年代的农村,那时的幸福对我而言只是一种渴望,一种期待。 一九五八年,我刚记事儿时,正赶上“大跃进”吃食堂,就是传说中的吃大锅饭,几百号人聚集在一个院子里排队领饭吃。当时因饭少人多,先保证干活的劳力吃,而后小孩吃。如果劳力吃没了,小孩就只能饿肚子。到了长身体的时候又赶上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那几年记得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娘,我饿得慌。”那时我连做梦都在想要能吃顿饱饭,该多幸福啊! 尽管吃不饱,无奈托祖宗的福,我们家人都长了个大高个。个头大饭量就大,穿衣用的布就多。如今个高不论干啥都有优劣,但在那个“吃粮人均分,穿衣凭布票”的年代却成了难题。每年粮食不够吃,布票不够用,那时添件新衣服成了我追求幸福的目标。 一九六六年在我小学将要毕业时,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我的初中阶段伴随着“罢课-复课-再罢课-再复课”以及无休止的游行、呼口号、唱语录歌、参加批斗会、辩论会……度过了三年。那时我就想如果能坐在教室里安静的读书该多幸福啊! 一九六九年我如愿以偿的上了高中。毕业后我有幸成为一名“三不脱离”(即:不脱离工作、不脱离劳力、不脱离群众)的农村干部。那时我就幻想着要能像“脱产干部”那样拥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和宿舍,那该有多幸福啊!终于有一天,我的梦想实现了。我转为正式国家干部,被分配到安站公社工作。正当我沉浸在幸福之中时,喜讯接踵而至。一九七八年迎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宣告了十年文革结束。从此揭开社会发展经济腾飞的新篇章。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犹如甘露一般撒向人间,中国经济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发展个体经济,培养扶持万元户;工业实行经济效益目标责任制,奖勤罚懒,鼓励精英,实行多劳多得;商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这些改革新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工人、农民和商界人士的积极性,人人精神焕发,个个跃跃欲试。一时天地间诵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从此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工业、农业、商业以及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由原来的亩产不足200斤,现如今亩产吨粮;工业企业由原来年产值几十万、几百万,现如今年产值几亿、几十亿、几百亿;商业繁荣,商品应有尽有,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地改善,住房由原来的石头房、茅草房、土坯房、小平房,到如今都住进了高楼大厦;穿衣由原来的穿不上、穿不暖、盖不住,到如今讲名牌、讲时尚、论气质;吃饭由原来的吃不饱、买不着、有点啥吃点啥,到如今成了吃啥有啥,吃多少有多少、要多好有多好,以前追求有没有,如今追求好不好。 就我本人而言,既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又是改革开放成果的受益者。随着改革开放的步步深入和改革开放成果的不断扩大,我追求的幸福目标逐一实现,就连改革开放前想不到不敢想的幸福目标都变成了现实。改革开放前我的月工资只有35元,如今和四十年前比,我的退休金已超了百倍之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再受票证的约束,不受金钱的困扰。不仅如此,还有足够的条件,享受精神生活带来的愉悦。现如今,我感觉幸福时刻围绕着我,滋润着我。 作为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亲历了政治运动的洗礼,见证了祖国的历史巨变,达成了梦想成真的愿望,我们是幸运的宠儿,幸福的一代。感谢我们的党,感谢伟大的祖国,没有党和国家,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以实际行动报答祖国,弘扬改革理念,珍惜改革成果。我虽然已经退休,但我立志做一名志愿者,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为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巩固改革成果,发挥余热,做出积极地贡献。 作者:梁俊英 肥城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退休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