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电化教育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在省委、省府大力支持下建立发展起来的。 1979年5月,教育厅成立山东省电化教育馆(简称电教馆)筹备处。在积极开展筹备工作基础上,根据1982年3月8日省编委《关于建立山东省电化教育馆的批复》,正式建立了山东省电化教育馆。 省编委批复省电教馆为教育厅领导的处级事业单位,编制30人,所需经费由厅教育事业统筹安排,所需人员从教育厅所属单位现有人员中调剂解决 1982年4月12日,教育厅党组会议专门研究电教工作。党组书记高维真主持会议,党组成员、副厅长于介基、袁驼、宁汉戈,高教处长王义端、财务处长毕宣绪,省电大校长崔硕兴参加了会议。会议首先由周逢新汇报电教情况,然后讨论、决定了以下事项: 1.给电教馆拨款10万元; 2.电教馆设电教科、技术科、资料科、办公室4个科室; 3.地市教育局设电教馆,属于科级单位,设3-4人; 4.党支部单独成立,受厅机关党委领导; 5.电教馆配一辆车; 6.电大新盖的宿舍,拨给电教馆4套; 7.成立省电化教育学会; 8.电大办公楼五楼办公室所有权归电教馆,一楼腾出一间给电教馆当仓库用,维修由电大负责; 9. 5月1日,省电教馆与电大于分开,单独列编制,属厅二级单位; 10.电教馆任务:在全省由点到面,扎扎实实开展电教工作,主要是教学手段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 这次党组会对电教馆的建设和全省电教工作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借此东风,我们组织全馆人员进行了“如何搞好电化教育大讨论”,要求人人都要发言,做到群策群力,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人人动脑。大家发言都很积极,提出了很多好建议、新方法,对开展全省电化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与此同时,我提出了“四抓”:抓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抓工作,“把精力用在电教工作上”;抓纪律,“坚持考勤,上班不迟到,下班不早退,有事请假”;抓学习,加强政策和业务学习。同时,组织了几个工作组,下到基层抓电化教育,推动全省电化教育工作的开展。 电化教育的发展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 1983年1月1日,省委副书记王金山在教育厅长高维真、副厅长滕毅陪同下来馆检查指导工作、座谈电教情况,观看了电教馆制作的《电教简介(一、二、三)》和部分新影片。当我们提到增加经费时,王书记说可以写个报告。我们根据王书记意见,写了申请电教经费的报告,省财政厅批给美元3万元,购买了录像设备。 1984年4月7日,副省长马长贵由副厅长周志仁陪同来电教馆检查指导,听取了馆长周逢新汇报,视察了部分特级教师录像,观看了教学设备。马省长对电教工作表示满意,并作了指示。 1985年1月29日,省委书记梁步庭、副书记王金山等多位领导,由厅长高维真、副厅长周志仁陪同来电教馆检查指导,观看了省电教馆摄制的影片《雨中登泰山》。梁步庭书记当场题词:“发展电化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各行各业都来支持电化教育”。 1986年5月,省电教馆拍摄完成教育电视片《山东省会济南》。31日,省教委副主任王秀明带领我和摄制组来到济南市委,参加审片会议。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姜春云,省委常委、济南市委副书记贺国强,市长翟永浡等领导对该片予以较高评价。姜春云书记指出:反映济南的电影片,“这部是比较好的,是高质量的一部作品。省教委电教馆的同志,为济南做了件大好事”。根据市委领导的修改建议,我们组织连夜修改,并为市委复制两盘。姜春云书记同时安排,请梁步庭书记为电视片提写了片名。 6月2日,姜春云书记委派其秘书李兵、市委接待处长朱新海携带市委办公室请国家教委审查电视片《山东省会济南》的推荐信,与省电教馆王丙录(该片编剧)等一起去北京,分别报送该片。我们报送的片子通过了国家教委的审查。中国教育电视台开播时作为首批节目播放。7月1日,姜春云书记等领导在市委接见我和王丙录等同志。他说,上次(通过万里副总理—笔者注)送中央的《省会》片,胡耀邦总书记看了,认为不错。委托他夫人李昭写了信,表示对《省会》片的肯定。我们再次感谢你们为济南拍了部好片。8月10日,中国教育电视台通过国际通讯卫星向全国与周边国家播放(其后多次重播),受到良好效果。 省政协主席陆懋曾等几位省领导也曾来电教馆检查指导工作,对电教馆工作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 省委、省政府对电教工作的支持和关心,使我们很受鼓舞,极大推动了全省的电教工作。 作者:周逢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