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打开尘封11年之久的高考大门

2018-11-8 09:50| 发布者: 家住北极| 查看: 495| 评论: 0|原作者: 马庆水|来自: 山东省教育厅离退处

摘要: 1977年,废止了11年的高考重新恢复,这是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邓邓小平同志亲自决策的。今年是恢复高考41周年,重温这段历史,多有感触。它让中国人明白:教育是未来,是希望。邓邓小平同志一代伟人的光辉形象永远地矗 ...

1977年,废止了11年的高考重新恢复,这是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邓邓小平同志亲自决策的。今年是恢复高考41周年,重温这段历史,多有感触。它让中国人明白:教育是未来,是希望。邓邓小平同志一代伟人的光辉形象永远地矗立在我们的心中。

一、仍坚持“十六字方针”的第一次招生会议

1966年“文革”开始,高考制度被废,1971年至1976年,招收了6届工农兵大学生。招生原则是“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即“十六字方针”。我从1973年就在省教育行政部门参与招生,当时省里每年下达一个文件,把招生名额下达到各地市,谁能上学,上哪个学校由地市决定,招生学校到地市带学生。

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次招生会议,是1977年6月在太原晋祠宾馆由时任教育部长的刘西尧主持召开的。山东的与会代表是时任省教育局副局长的宁汉戈和我,我当时是计财处副处长。会议制定了1977年高校招生的文件(草稿),因为刚刚粉碎“四人帮”不久,“两个凡是”对人们思想禁锢的很厉害,招生文件仍坚持“十六字方针”。

二、划时代的第二次招生会议

当年8月9日,接到教育部通知:11日到北京饭店报到,开招生会。报到之后才知道,此前的8月5日至8日邓邓小平同志在北京饭店召开了由30个教授、科学家参加的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会上谈到了当前的高校招生办法时,武汉大学的查全性教授非常气愤地站起来,列举了“十六字方针”的罪状,说现行的招生制度摧残人才、摧残青年,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建议邓副主席指示刘西尧部长,马上改。邓小平当场问刘西尧:“怎么办?”西尧同志讲,今年来不及了。邓小平同志很坚决地讲,来得及,今年就改。明天就把各省教育部门的负责同志找来,我还要到会上去讲话。

第二次招生会讨论如何改革现行的招生办法。由于“两个凡是”思想在当时仍占主导地位,大家老想从毛主席著作和毛主席语录中能找到依据。会议讨论了30多天,仍没有什么结果。这时人民日报的一位高级记者写了一篇内参,反映会议讨论情况,并对刘西尧部长提出了批评。

邓小平同志看过这期内参后,9月19日,接见方毅同志(主管教育的副总理)和教育部的负责同志,发表了著名的“9.19”讲话。那天深夜,会务组通知,全体代表到教育部五楼会议室开会。刘西尧同志传达了邓副主席讲话,并说邓小平同志对刘西尧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刘西尧啊刘西尧,你前思后虑,左顾右盼,怕什么?就怕跟着我邓邓小平犯错误。几百万教师对你有意见,你不替人家讲话嘛。

传达完后,代表又一致要求,请西尧同志请示中央,这个讲话太重要了,要印成红头文件,好向省委汇报。这应该是冲破“两个凡是”禁锢的最早的讲话,听了后我们非常兴奋。

会议调子定下来了,很快形成一致意见:废除“十六字方针”,恢复高考。

三、百里挑一的激烈竞争

回到山东,向省领导汇报后,成立以时任省委副书记高启云同志为主任的省招生委员会,下设招生办公室,宁汉戈同志兼招办主任。命题、组织考试一大堆工作摆在我的面前。

首先,命题、印刷、试卷的运送分发要求万无一失。当时考四门课,理科是政治、语文、数学、理化,文科是政治、语文、数学、史地。挑选了几十名有经验的中学、大学教师封闭在长山岛的一个小岛上命题。

其次,高考组织工作必须是万无一失。当年报名的考生是80万,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印题的纸张紧缺。记得当时高启云同志下了死命令,对一轻局的负责同志讲,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拦路抢劫也得把纸弄来,不然我拿你是问。后来,听说动用了印《毛选》五卷的纸。

再是庞大的考试组织工作。80万人考试,考场要设在乡镇学校,要求必须维持好考场秩序。

录取工作十分规范。当年招生人数是8000人,真正是百里挑一。那时录取办法是“段段清”,今天录取300分的考生,300分的都录完了,明天再放290分的考生,以此类推,上一个分数段的录不完,下个分数段的不能放。那时要求严,社会风气也好,没有人敢递条子、找关系。录完8000人以后,还有不少“老三届”(指66、67、68届高中生)的学生,成绩很好但受名额限制上不了学,考虑到这些人今后的机会不多了,又动员高校多招了2000人,总共招生1万人,录取比例是80:1。

恢复高考41年后,当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已不复存在。41年前,我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中国的高等教育会有今天的局面。由此我们想到,明天的教育会更加健康辉煌,明天的祖国会更加繁荣昌盛。


作者:马庆水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