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你也能活100岁:世界长寿之乡巴马探秘

2013-8-2 11:00|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2669| 评论: 0|原作者: 本刊编辑部

摘要: 《增广贤文》说: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然而,在中国的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却有百岁老人近80位。1991年,巴马瑶族自治县被国际自然医学会正式确定为世界五大长寿乡之一。2006年12月3日,在广西闭幕的生态 ...


 《增广贤文》说: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然而,在中国的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却有百岁老人近80位。1991年,巴马瑶族自治县被国际自然医学会正式确定为世界五大长寿乡之一。

2006123日,在广西闭幕的生态国际论坛认定: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世界上长寿率最高的地方——该县24万人口,有健康百岁老人76位。按国际标准,每 10 万人中有 位健康百岁老人即为“世界长寿之乡”。巴马的比例是该标准的4.4倍。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被誉为“世界长寿圣殿”,长寿率更为惊人——全屯515人,百岁老人多达7人。生态国际论坛专家同时指出,其他4个“世界长寿之乡”百岁寿星比例逐渐减少,唯巴马县比例递增,所以,巴马县是世界第一长寿之乡。

巴马百岁老人长寿的秘诀是什么?他们能够给我们什么样的生活启示?为了探询长寿之谜,记者走进了这个神奇的地方。

寿星风采   跨越3个世纪的百岁老人

巴马瑶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北纬24度,东经107度,距南宁市260公里,是国内少有的原始生态处女地,内有三门海、百魔洞、盘阳河、百鸟岩、世界第三大天坑群等景区。被誉为“世界长寿圣殿”的该县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百姓全都姓黄,目前有7位百岁老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已经跨越了3个世纪。

风采一:只会说壮语的115岁老红军,见面时的招牌动作是慈祥地摸摸你的头

“这就是黄卜新老寿星吗?”在一栋六层高的小洋楼门口,记者看到一位拄着拐棍的老人正笑嘻嘻地看着我们。

“不是呢,那是他80岁的小儿子。”邻居告诉记者,黄卜新正在堂屋里。走进堂屋,但见许多游客正围着一位头发花白、身穿黑色布扣衣服坐在木沙发上的慈祥老人拍照。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就是115岁的老寿星黄卜新。

与一个又一个游客见面合影,尖着耳朵听大家问这问那,黄卜新老人总是乐呵呵的。采访黄老时,老人慈祥地和记者靠在一起,满面笑容地看着前面的摄影镜头举起了大拇指。合影后,黄老用习惯性的招牌动作慈祥地摸摸记者的头,送记者一点“福寿气”。

记者问黄卜新老寿星家里有多少人以及他本人的生活情况,老人却听不懂普通话,他的曾孙媳黄春华就成了老寿星和游客们的“翻译”了。

黄春华说,祖爷爷早上7点钟起床,9点钟就有游客来看望他。游客纷纷与他合影,他来者不拒,笑脸相迎,并祝福每位游客好运。老人身体健康,生活简单,早餐和中餐均吃玉米粥,晚餐才吃干饭,菜以青菜为主,喜欢吃自家种的菜和自家养的肥猪肉;不抽烟,偶尔喝点酒,作息时间也很有规律,早上7点起床,晚上9点睡觉,每天还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记者发现,黄老寿星在屋内行走自如。令人不敢相信的是,黄春华说祖爷爷现在还可以单手拎起装有半桶水的水桶。黄春华告诉记者,祖爷爷当过红军,不但在部队入了党,还参加过百色起义,后因在战斗中与部队失散,回老家务农。他一共生育34女,现尚有一儿一女健在。全家共有38人,五代同堂。

记者了解到,巴马健在的76位百岁老人中,论岁数,115岁的黄卜新还排在第二,排在第一的是距县城20多公里远的巴马镇龙洪村巴买屯的罗美珍她现年128岁,是我国目前年龄最大的百岁老人。

风采二:为自己准备的两副棺材都腐烂了,会说普通话的108岁女红军战士至今仍健康地生活着

和老寿星黄卜新家打邻居的是108岁的女寿星黄妈干。老人皮肤润泽,精神矍铄,见记者坐到她身旁要和她合影,她摆出自如的姿势,对着镜头慈祥地笑着。

黄妈干能说一点普通话,但记忆力不怎么好,需要由她60岁的孙子黄焕彪来做记者的“翻译”。

黄焕彪说,黄妈干并非他的亲奶奶。他的亲奶奶叫黄妈学,去年105岁时去世了。黄妈干嫁给他爷爷5年没有生育,便恳请爷爷再娶二房,亲奶奶黄妈学过门时又请黄妈干一同拜天地,从此3人“合欢树”下一路走来,在一个屋檐下共同生活了几十年。新中国成立登记户口时,不允许一夫多妻,她们开始以姐妹示人。送走91岁的男人之后,两人更加情同手足,形影不离……多年来,一套织布机把黄妈干和黄妈学姐妹俩的身心连在一起。姐姐精明强干,内外兼修,做生意算账滴水不漏。妹妹性格柔顺,也是少见的织布能手。姐妹俩不但能耕善织,酿的米酒也是远近闻名。

黄妈干现在生活完全能够自理,不但可以煮饭、洗衣服,还可以搬起50斤重的东西。“她当年是红军战士,搬运的粮食不知救了多少战友的命。”黄焕彪说,奶奶养成了勤劳的习惯,什么活儿都争着自己干。她现在仍然坚持一个人单独住,从未患过大病,偶尔患一次感冒,也是睡上一觉伸几个懒腰就好了。她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晚上天黑后睡觉,早上五六点钟就起床。在饮食方面,她喜欢食玉米粥、米饭,且对硬的米饭尤其喜欢,一餐可以吃两碗饭,也吃一点肥猪肉。

记者了解到,巴马人五十来岁就会为自己准备“千年屋”(棺材),这里的风俗认为家里放了棺材,老人才会长寿,才会安心。“她五十多岁就为自己准备了一副‘千年屋’,至今已经放烂了两副,现在正准备造第三副,人还活得好好的。”黄焕彪告诉记者,“10多年前奶奶的‘千年屋’就开始腐烂了。爷爷去世时,原打算用奶奶这副棺材下葬的,结果发现棺材已经腐烂,不能再用了。”

风采三:年轻时是远近闻名的巧手美女,113岁还能穿针引线

由于时间有限,记者无法在巴盘屯采访到更多的百岁老人。随行的当地导游介绍说,巴盘屯今年113岁的黄妈仁,身体十分硬朗,儿时的她就是远近闻名的巧手美女,现在还能够穿针引线。

黄妈仁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五代同堂,年过百岁还坚持自己洗衣服,帮忙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煮饭、洗衣、扫地什么都干。老人说:“每天不劳动,吃饭就不香,晚上睡不好觉。”

黄妈仁脸上没有老人斑,坐在门口唱几首山歌是她每日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最神奇的是她动手切菜,隔墙听菜刀碰击砧板的声音,叮当作响,三五分钟进去,可见配菜薄如蝉翼、细若蛛丝,而几十年间,老人的手指未伤过一块皮。老人最拿手的绝活还是酿玉米酒,放几颗酒曲,一两天后,一坛酒就酿好了,酒香扑鼻,令人垂涎。

黄妈仁不但反应灵敏,连走路也步履轻快。她生活很有规律,每天吃两顿,每餐吃两碗饭。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晚上七八点钟上床睡觉,至今她仍然保持着睡前喝上一两口自己酿造的玉米酒的习惯。老人家从来不挑食,有啥吃啥,但最喜欢喝的还是巴马当地人用火麻加大米煮成的粥。此粥既营养又爽口,还散发着芝麻的香味。

长寿探秘  神秘巴马长寿密码

尽管科学界对巴马人长寿之谜并无定论,但巴马的长寿神话并非没有“密码”。国内外长寿科学家通过半个世纪的考证认为,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密码一:独特的地理地貌,奇异的水源

巴马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形中蕴藏的多种微量元素通过各种食物进入人体,对正常发育和人生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巴马水源中含有丰富的锰、锌等微量元素;巴马长寿老人体内锰含量比其他地方高出10倍。锰被长寿学家称为抗衰老元素,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锰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而锌则被称为“生命之花”,与人体内80多种酶活性有关,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锌含量的高低,决定人体免疫力的好坏。现代科学证实,冠心病发病率与锰、锌呈反比相关。这些微量元素对于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和保持人体平衡有重要作用。

考察论证发现,巴马的水质结构为“小分子团”。盘阳河流经巴马的时候,前后总共4次穿过溶洞,变成地下河。于是,水中融合了石灰岩中的多种矿物质,变成了弱碱性。盘阳河水的pH值在8.38.5之间,经过人体胃液酸性物质的综合以后,会变成pH值在7.3左右的弱碱性水,这种水对人体非常有好处。人类很多病症都是由体内的酸性物质过多引起的,如糖尿病等。一般的自来水和普通矿泉水都不具有这种弱碱性。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类80%的疾病来源于水,如果解决了水的问题,就解决了大部分引发人类疾病的根源问题。

密码二:超强的地磁,促进血液循环

巴马的水为什么是“小分子团”的水呢?科学家发现与巴马的地磁关系甚大。巴马的地磁强度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一方面,一定的磁场强度能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人体的离子平衡和阴阳平衡;另一方面,通过磁力线的作用,水被磁化了,大分子团的水变成小分子团的六环水。科学证实,只有“小分子团”的水能通过只有2纳米的亲水道进入细胞,发挥生命的活力。

台湾一位十七岁的脑萎缩病人,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还不及1岁的婴儿。他的父亲曾带着他遍访世界名医,结论五花八门。当这个脑萎缩病人的父亲将儿子带到巴马住了1个多月之后,他便可以独立行走,可以拍打篮球,甚至在打羽毛球时,还可以举起羽毛球拍回击,并有一半机会可以准确接住球,把球回到对方的范围。科考人员证实,是百魔洞特殊的地磁场对这位台湾少年的身体产生了正面作用。

密码三:负氧离子含量高,空气非常清新

地处亚热带地区的巴马,群山环绕,常年雨水充沛,植物茂密,无任何工业污染,空气质量非常好。都市里每立方厘米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为2000个以内,而巴马的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为20005000个,像百魔洞内,空气中负氧离子的含量普遍高达30000个,最多的时候甚至测出了12万个的数值。

负离子被称为“大气长寿素”,它能有效地消除人体内的氧自由基,又能使人体的体液保持在弱碱性状态,使人体内的疲劳素降低,血黏度降低,从而免受支气管哮喘等慢性疾病特别是癌症侵袭。

此外,巴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蕴藏丰富的溶岩溶洞,年平均气温20.4℃,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即使在最炎热的七八月份,白天气温高达30多摄氏度,而在阳光不直接照射的地方,却非常荫凉。晚上更是凉爽。这种气候有利于人体机能的平衡与稳定。

密码四:“饥饿疗法”,粗茶淡饭

传统营养学教科书上说,一个人正常热量应维持在2400大卡以上,但巴马百岁老人大多数仅在14001500大卡左右,科学家们称这种奇迹为“饥饿疗法”。“饥饿疗法”有益长寿。专家们对它的定义是:“不是少吃饭或不吃饭,而是要吃饭,且要吃饱,关键看吃什么。‘饥饿’指的是食物能量的饥饿而不是食物数量的‘饥饿’。”

据调查,巴马百岁老人吃的基本上都是粗粮类食品,吃得很饱,但食物能量不足,仅够维持正常生命。巴马人终生吃大米粥和玉米粥,世代吃粥,堪称“粥食长寿乡”。在巴马的百岁老人中,患心血管疾病的只占3%左右,而肠癌则从来没有生发过。专家分析,这同巴马人食用火麻油(即大麻油)有很大的关系。火麻油味道清香,油而不腻,含有油酸、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亚纳酸等多种营养成份,可以润燥滑肠、滋养补虚、降低血压和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故而火麻油被誉为“长寿油”。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森下敬一由此反思道:“对人体生理真正带来健康、长寿的并非是现代西洋医学、营养学作为指导原理的‘高热量、高蛋白质营养论’,而是‘谷菜食品的营养论’。”

生活启示  你也能活100

如此神奇诱人的“巴马生态”能否“复制”到千家万户?是不是人人都可以活100岁?专家研究认为,只要我们能复制巴马的生态环境与生活方式,就完全可以做到。

启示一:打造美丽环境,人人有责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态环境,是决定人类寿命长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近年来,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废水、废碴、有害气体、生活垃圾等不经处理就随意排放丢弃,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基建工地以及娱乐场所高分贝的噪音,扰乱了人们生活中需要的那份宁静;一些原生态环境被盲目地、无休止地进行破坏性的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各种食品添加剂让原本安全的食品变得不安全。所有这些,无疑会导致人们各种疾病的发生,损害人们的健康,缩短寿命。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实现这个中国梦,一方面各地政府一定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加强监管,要尽快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实行无污染的科学生产与管理;要利用量化标准限制污染环境的企业、限制破坏生态的企业落户。同时,要限制过度的旅游开发,保护好我国有限的旅游资源,保护青山绿水。另一方面,人人都要养成保护环境和人类生命安全的社会公德,不随意倾倒生活垃圾,不猎杀和食用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更不能为了赚钱而生产、加工污染环境和危害生命安全的食品和生活用品。

启示二:不好高鹜远,保持心态平衡

不幸的人总是生活在叹息里,有时候不一定是叹息自己的失败,而是他人无端的成功。工作的时候渴望自由自在,而临近退休又企盼忙碌与充实,自己本来认准了什么是最好的,但结果时常事与愿违,于是就无休止地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苦恼。

其实,幸福的人并不比他人拥有更多,只是他明白,他拥有这些是因为自己付出一生的努力而知足。其实,放大一点别人对自己的好,淡化一点自己对别人的好,就会心平气和。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真正的快乐通常并不是获取,恰恰源于心甘情愿的付出。习惯于爱,乐于付出,人生就能远离烦恼。

巴马人有一个共同点:只分享高兴事,不沉溺烦心事,痛苦事。不沉溺常常是对别人的宽容,对自己的解脱,它能使人专心于该做或喜欢做的事。不沉溺困难,就等于给自己力量;不沉溺无法承载的事物,对自己就是一种有益的释放;不沉溺一个错误的开始,就可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束,不沉溺曾经盲目的放弃,就可能获得一个清醒的拥有。何况,把弯路走直固然可喜,或可捷足先登;而把直路走弯也不必悲哀,你注定会遇到更多的美丽风景。

中国古代中医理论认为,忍气、忍怒,忍一切破坏心境安祥之因,方能保持血气平和,筋脉衡稳,神情合一,故达养怡之福,永年之寿。事实证明,凡是寿命长的、能够活百岁的人,都不好高鹜远,干什么事情都有自知之明。生活中,他们也很少生气,处事平和得体,从不与他人争吵。常言道:“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不怒则无忧或少忧,无忧则血气恒安,则可延年。

启示三:与人为善,多做好事

清朝末年,光绪皇帝亲书“惟仁者寿”,钦命广西提督刻匾,赠给巴马一个叫邓诚才的百岁老人。光绪帝在借用《论语》里“仁者寿”这句话时,加了一个“惟”字,也就是说,只有心里充满仁爱宽厚的人才会长寿。据说,这块匾的原物还由邓家后代保存着,就在那桃乡平林村。

仁厚宽容,是巴马人长寿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医学心理学证实,当一个人做了亏心事之后,就会增加心理负担而于心不安,使自己陷入各种不良的情绪之中,不但摧毁了一个正常人的精神面貌,而且还会造成神经系统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人体功能失常,免疫力下降,必然会折寿。

美国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曾组织专家对加州居民进行联合调查,密西根大学也曾对几千人做过长达十几年的跟踪研究,三所大学提出了相同的结论:善恶能影响人的寿命。专家发现: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待人宽厚的人比那些只顾自己、总想占便宜的人长寿。愿意为朋友、邻居做好事的人,死亡率比那些不愿意对他人提供帮助的人低六成,而心怀恶意、损人利己、与人相处不融洽的人,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近两倍。

三所大学的调查结论,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善待他人,或倾心公益,可激发人们对他的感激之情,从而抵消自身的焦虑;经常做好事的人心无挂碍,泰然自若,在善待他人的同时善待了自己,在体现自身价值的同时获得心理安宁和精神愉悦,从而获得身心健康。  


(题照:巴马县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的百岁老人在一起用餐)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