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林是位离休干部,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老专家。改革开放以来,在农业技术特别是猪种培育领域大放异彩,这与他坚定地迎接一次次挑战是分不开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随着国外猪种的大量涌入,本地太湖猪难敌外来猪种,面临着淘汰。“太湖猪体型小、生长慢,耗料多、成本大。国外猪种长得快、瘦肉率高,肥膘不超过2厘米。”王子林说,“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没有油水的年代过去了,大肥猪销路不好,本地种猪场不断倒闭。” 老祖宗留下来的遗产,不能任其消亡,太湖猪怎么办?当时,从事畜牧研究的学校、科研单位及相关生产部门代表共同商量对策,大家一致认为要改良猪种。 时为市多种经营管理局畜牧科长、市畜牧兽医站站长的王子林认为,虽然国外猪种生长快、瘦肉多,但太湖猪有着自身的优势,味道鲜美,繁殖力高,采用杂交选育可以集两者优点于一身。纯种选育一般要花40年时间,杂交选育也要20年左右,这是一场漫长的考验。 王子林下定决心,采用杂交育种方式改良太湖猪。他着手试验,并向国家申报科技攻关课题,立志培养出优质猪种。试验光靠一个人寸步难行,王子林积极向上争取,努力解决了人员编制、场地、经费等问题,还专门建起了试验猪场。 选育工作最大的难点在于种猪资源。 国外猪种该如何引进? 当时国外有四个著名的猪种,王子林经多方打听获悉,广东华侨农场这四个猪种都有,但当时他们引进不久,还不能对外销售种猪。最后经协商,采用人工采精的方式引种。“每天早上五点钟开始作业,六点半从广州空运到上海虹桥机场后,再由专车接回苏州,当晚十二点钟前要对母猪进行输精。”王子林说,“那阵子,我们来来回回整整‘飞了’22天,完成了四个不同种猪精子的采运。为了保证精子的存活率,还要考虑保存的温度、振动、母猪发情周期等因素。” 经过18年的努力,最终,王子林和他的团队实现了初衷,育成了生长快、肥瘦适度、味道鲜美的苏太猪,通过了国家的鉴定,并向全国各地推广。 王子林离休后,一刻也没闲着,曾受邀赴徐州新沂市担任养猪技术顾问,他联系了另外三位退休的技术骨干一起开展全方位的义务技术扶贫,使一个亏损了几十年的种猪场当年就扭亏为盈,历时三年,把一个养猪后进县推上了全省先进。 心系畜牧事业的王子林先后向两所农业大学捐款十万元,默默帮助15名学习畜牧兽医专业的寒门学子。其间,他还受邀回到原单位苏太集团再度担任董事长,用三年时间使亏损的企业重返正轨。为了保持苏太猪种不退化,王子林于2003年又建成了全国唯一的太湖猪活体基因库,保持原始太湖猪基因,用于苏太猪的选育提高。 2006年,已76岁的王子林辞去苏太集团董事长,成为苏州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十年间,他发起筹建苏州市老专家协会,把一批各行各业离退休的资深专家聚集起来,为苏州发展建言献策。 “改革开放,思想要解放。在市场化浪潮面前,我们面对的是挑战,更是机遇,逼着我们要创新、要领先,不受制于人。”回首改革开放40年来的奋斗历程,王子林说,“改革开放,带来了行业的自我变革。现在养殖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但自养自产自销的模式,仍然有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