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国球誉全球,我最爱乒乓

2018-10-25 16:50| 发布者: 家住北极| 查看: 522| 评论: 0|原作者: 王庆生,75岁|来自: 南山金秋

摘要: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有这样一位乒乓“达人”,他爱打球,也爱写球,被媒体誉为“乒坛活字典”“宣传国球的有功之臣”,被江苏省、镇江市乒协授予“优秀贡献奖”,获评镇江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镇江市群众体育 ...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有这样一位乒乓“达人”,他爱打球,也爱写球,被媒体誉为“乒坛活字典”“宣传国球的有功之臣”,被江苏省、镇江市乒协授予“优秀贡献奖”,获评镇江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镇江市群众体育先进个人、万科社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他的名字大家一点不陌生,他叫王庆生,今年75岁。一起来听他讲述与国球的剪不断的情缘。

▲王庆生在乒乓球场上沉稳矫健

我于1958年进入公私合营大中机器铁工厂(后更名为镇江矿山机械厂),1991年调到市委统战部工作。46年的工作经历中,除了热爱本职工作,最大的业余爱好就是乒乓球。退休后依然乐在其中。

乒乓初心源于“追星”

1959年容国团在德国多特蒙德为祖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1961年中国乒乓球队在北京再夺世乒赛男女单打和男团冠军,中国乒乓队员所体现的“人生能有几回搏”“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精神感染和激励了每一个在困难时期英勇奋斗的中国人,中华大地掀起了持续高涨的国球热浪。

改革开放以来,国球更是发展迅猛。中国乒乓球队连续三届包揽北京、伦敦、里约奥运会全部金牌,6次囊括世乒赛全部七座奖杯,43次登顶世界杯男女单打最高领奖台,在国际乒坛上占据了绝对优势。中国至今已诞生了114名世界冠军,他们为祖国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自然也成为我心目中璀璨夺目的明星,为我热爱乒乓事业植根初心的种子。

敬慕为国争光的球星,响应增强体质的号召,投身喜爱的体育项目,我很快成为业余乒乓球队中的一员。从此积极参加市内外乒乓活动,参与省市乒协的对外宣传工作,也见证了镇江乒乓球运动的成长与壮大。

见证国球书写辉煌

1988年4月,我市被国家体委命名为“全国重点乒乓球城市”,乒乓事业蓬勃发展。10年后的1998年进入鼎盛时期,当年举办的第14届省运会青少年部比赛上,我市代表队勇夺9金5银 4铜(总共设置14个金牌),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总分三项全省第一,让镇江人十分自豪。

此后,我市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其中10人入选国家队和中国香港队,涌现了秦志戬、邬娜、范瑛等世界冠军,陈晴、柳絮飞等亚洲冠军。还有一大批优秀选手至今还在各地的各行各业中发挥着体育骨干的作用。

▲镇江籍选手秦志戬(左),第46届世乒赛男女混双冠军

▲邬娜(左),镇江的第一个女乒世界冠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先后承办了一次全运会乒乓球预赛、一次全国乒乓球甲A比赛、一次“爱立信”乒乓球擂台赛、一次全国城运会预赛、一次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比赛、一次全国少年锦标赛、两次全国青年锦标赛,两次全国重点乒乓单位比赛、两次全国乒乓球锦标赛。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了引起轰动效应的“直通巴黎”“直通东京”“直通苏州”国乒选拔赛。还举办过《银球耀五星——中国乒乓球长盛不衰专题展》暨宣传镇江乒乓发展历史的图片展。多次承办了国内乒超联赛及省运会、省乒协各类比赛。同时,逐年成功举办了“储蓄杯”“乒协杯”“市长杯”、精英赛、邀请赛、俱乐部联赛、“千台万人”乒乓赛等各项活动,推动了全市群众性乒乓球运动健康发展。

▲2015年,直通世锦赛中国乒乓球队选拔赛在镇江举行

我市乒乓事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原国家体委、国家乒羽中心领导和国家队来镇参观、视察或比赛。伍绍祖、袁伟民、徐寅生、李富荣、张燮林、邱钟惠、郑敏之、许绍发、蔡振华、施之皓等名宿和邓亚萍、刘国梁、孔令辉、王楠、张怡宁、张继科、李晓霞、马龙、丁宁等9名“大满贯”选手都来过镇江。名将们留下的“培育新苗,勇攀高峰”“世界冠军从这里起飞”“中国乒坛的希望”“启蒙园地”“不吃老本,再立新功”等题词,徐寅生为市乒校题写校名,对我市乒乓事业给予了极大的鼓励。

▲王庆生与蔡振华合影

▲结识了诸多乒坛名将,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和刘国梁合影)

宣传国球乐此不疲

由于喜欢打球、看球,兼喜欢写球,1986年4月镇江市乒协成立时,我参与创办《镇江乒乓通讯》(即《镇江乒坛》的前身)并担任主编,兼任省乒协《江苏乒乓通讯》副主编。我及时关注省市乃至国内外乒坛信息,收看乒乓直播,积极参与乒乓活动,与国家队和省队建立联系,也与我省和镇江籍领队、教练、运动员、裁判员及新闻界互通信息。我采访过3次世乒赛、2次世界杯、10次全乒赛(含全运会)和众多省内外乒乓赛事。

多方的大力支持,为我们办好期刊、宣传国球打下了厚实的基础,《镇江乒坛》已经出刊160期,坚持“立足镇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以准确性、可读性、知识性、资料性,受到各方好评,成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坚持时间最长、国内乒坛影响较大的地市级乒乓期刊。

▲2015年,王庆生在苏州采访世乒赛

▲2011年和意大利记者博扎合影

▲王庆生在《镇江乒坛》编辑部

▲乒乓邮品

我累计采写的稿件被省(市)内外40多家媒体采用5000多篇次,总字数150多万字。北京电视台采访国乒“直通世乒”镇江选拔赛期间,特地制作专访片《一位七旬老人的乒乓情怀》。央视解说员杨影在直播中“非常感谢王庆生老师提供的资料”。央视体育频道乒乓专项记者李武军和《乒乓世界》首席记者陈思婧说:“我们知道镇江乒乓,就是从认识王庆生老师开始的……”

▲央视著名解说员蔡猛挥毫书赠“宣传国球,乐此不疲”

体育事业的发展壮大也是改革开放的重大成果。国球誉满全球,我也始终最爱乒乓!


作者:王庆生,75岁,镇江市委统战部退休干部

润州万科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非建制性)副书记

最新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