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6日,第三十二届泰山国际登山节隆重开幕。回想1987年,我任泰安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分管泰山、城建等工作,亲历了泰安改革开放史上重要事件——举办首届泰山国际登山节,当时称泰山国际登山活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泰山、泰安在海内外的声誉日益提高,泰安广大干部、群众大发展、快发展的愿望不断增强。1981年4月,胡耀邦同志考察游览了泰山,发出了征服“十八盘”,登上“南天门”,到达“玉皇顶”的号召。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泰山列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作为世界名山的地位得到了加强。打好泰山牌,实现新跨越,打开山门,敞开市门,走出家门,跨出国门,让世界了解泰安、让泰安走向世界,全方位对外开放,用大开放推动大发展,成为泰山人的强烈愿望。联系到泰安素有“九九重阳、登高望远”的习俗,借鉴国内及世界许多地方利用当地优势举办会、节活动的经验,泰安市委、市政府决定,以“以山为题,借题发挥,文体搭台,经贸唱戏”为题,创办泰山国际登山节(首届时称“泰山国际登山活动”,第二届改称“泰山国际登山节”,为叙述方便,以下统称为“泰山国际泰山节”)。1987年9月25日至27日,经省政府批准,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群体部、中国登山协会参与主办的首届泰山国际登山节隆重举行。 1987年9月25日上午,首届泰山国际登山节在泰安林校操场隆重举行开幕式。山东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姜春云,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王众音、省顾委常委刘众前、副省长马忠臣、顾问朱奇民、省政协副主席丁方明,原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同志高启云、张敬焘,中国登山协会主席史占春,以及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济南军区、省直有关部门、各兄弟地市的负责人应邀出席开幕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登山协会名誉主席、泰山国际登山节组委会名誉主席杨得志为登山节写来了“登高望远,勇往直前”的题词、香港冀鲁同乡会发来了贺电。 泰城机关干部、工人、学生、士兵等组成的十个梯队,共12307名运动员,分别从泰山东路和西路登上中天门、扇子崖、中溪山等景点。九个国外代表队及国内35个代表队共305名运动员参加了登山邀请赛。登山节期间,文化活动丰富,泰山管委和市艺术学校联合,首次推出了仿宋代帝王封禅仪式;举办了首届泰山盆景大奖赛、泰安市书画作品展及吴东魁画展、集邮展、全国青年相声演员电视汇演等活动。 登山节期间,泰安市委、市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宣传泰安地方经济,着力组织开展了经济贸易展销、洽谈、交易活动。在齐鲁大厦举办了工农业产品产销洽谈活动,共有15个行业、系统的102大类、5818个品种参展;在劳动就业中心举办了全国旅游产品及乡镇企业实用技术交易会,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个单位参加了交易,展出科技成果3000多项。据统计,登山节期间共接待国内外宾客45万人,经贸活动累计成交额达6000万元。开幕式期间,在林校操场举办了大型文艺体育表演,在东岳大街、青年路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彩灯表演活动。观看的群众成千上万,情景十分可观。泰安市委、市政府共组织召开了九次大中型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中央电视合、山东电视台还拍摄了50分钟的大型专题片,于10月23日晚在中央电视台《九州方圆》栏目中播出,扩大了秦安、泰山在全国的知名度。 为迎接登山节的到来,泰安广大干部群众做了认真的准备。一时,“做好工作,迎接泰山国际登山节”成为一种催人奋进的战鼓和号角,给全市的各项工作带来了促进和推动。 1、促进了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根据省政府对泰城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意见和要求,完成了规划的修订和上报任务,完善了东区规划,修订和编制了青年路、龙潭路、红门路、东岳大街东段、奈河公园和七里小区等街区详细规划。 2、续建了东岳大街的新建、拓宽、改造工程,当时西接104国道,东连泰莱公路,形成贯通泰城的十里长街。 3、完成了奈河综合治理第一期工程。为解决奈河两岸的排污问题,创造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对奈河进行综合治理。治理奈河第一期工程,北起龙潭水库西干渠,南至东岳大桥。经过三个多月的昼夜施工,清淤4.6万立方米,铺设地下排污管道1500米,垒砌河堤护坝1600米,建成一座滚水石坝和两座橡胶坝,蓄水4.4万立方米,形成了4.2万平方米的人造湖水面。 4、改造、拓宽了红门路和岱北街。从1987年5月起,对红门路、岱北街进行了改造。共搬迁沿街居民129户,路面拓宽至30至40米,敷设了地下照明电缆,安装了路灯,铺装了人行道板,新建四处布电室、两处停车场和两个水冲式厕所,扩大并完善了岱宗坊游园,建成仿古建筑商业网点3万多平方米,增加商业门店93个,同时进行了绿化。改建后的红门路和岱北街,道路宽敞平整,绿地花草茂盛,仿古建筑高低错落,雕梁画栋交相辉映,北与红门宫相街接,南同岱庙相协调,成为连结山城的自然纽带。 5、续建了二期供水工程。从1987年3月份开始动工,开挖管沟和铺设管道7.8公里,挖土1.4万立方米,新打机井4眼,于9月1日胜利供水,日供水增加8000吨,缓解了泰城“吃水难”问题。 6、抓了煤气续建工程。在1986年建成煤气工程并正式供气的基础上,1987年重点进行了3万立方米气柜安装和庭院安装工作。截止9月底,3万立方米气柜制作完成,有1万多户居民用上了煤气。同时,协同物资等部门增设了售煤点,解决了泰城人民“买煤难”的问题 7、搞了城市园林绿化。1987年全民义务植树15万株,新植、补植、更新行道树1100株,植绿篱2300米,铺草坪1.1万平方米,完成了东湖游园、岳大街中段、岱宗大街、红门路、奈河公园、岱宗坊游园和火车站广场花坛的绿化建设,开辟了龙潭路、奈河西路的街边绿地,共新增绿地7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9.6%,人均占有公共绿地3.5平方米。 8、继续完成了泰山公路水泥路面的建设和配套工程,共铺筑混凝土路面10.7公里。 泰山国际登山节是泰安改革开放史上的一项创举,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大事。在市委的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首届泰山国际登山节圆满成功。 作者:曲进贤,泰安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