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美的花是羊角花,羊角花开在尔马的家,尔马的家乡在九顶山哟,山高林密美如画......”每当这首悠扬动听的《羌族锅庄舞曲》在耳畔响起的时候,一个戴着深度墨镜,面容清瘦的学者形象便浮现在眼前。他就是《羌族锅庄舞曲》的曲作者,前四川音乐学院院长、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四川省老教授协会艺术专委会主任,著名作曲家黄万品教授。 上世纪40年代初,黄万品出生在川西邛崃县(今邛崃市)平乐古镇的一个小商人家庭。解放后,受土改文化和新中国进步文化的熏陶,黄万品从小就喜欢唱歌,喜欢文艺。 1956年,黄万品冒然给时任“西南音专”(四川音乐学院前身)校长的常苏民教授写了一封“自荐信”,表示自己想接受严格音乐教育的强烈愿望。没想到,这位从延安“鲁艺”出来的老革命校长竟然给他回了信,欢迎他去成都报考。这个消息让追求音乐梦想的黄万品激动得彻夜难眠。经省高教局,省音乐家协会和西南音专特批,打破不在专县招收“音专附中”学生的规定,破格让黄万品报了名。通过严格的演唱、演奏及作品测试,黄万品以第三名的成绩顺利地考上了西南音专附属中学,成为唯一一名从专县招收学习作曲的学生。 在从附中到本科作曲系的七年内,他遇到了恩师邹鲁教授,这位经国家公派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留学的作曲家,学贯中西、才华横溢,悉心培养黄万品,加之黄万品十分渴求音乐知识,舍得下功夫,专业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他先后创作了《向秀丽之歌》《歌唱国庆十周年》《养猪姑娘》《积肥忙》等数十首歌曲,这些作品常在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播放。1963年大学毕业时,黄万品写出了钢琴协奏曲《琵琶行叙事诗》,轰动了作曲系和全院。黄万品也成为作曲系学生中有始以来第一个写交响音乐作品,同时也会演奏钢琴的高材生。 22岁时,他被选派分配到山西大学,开始了他的园丁生涯。14年后,黄万品带着丰实的教学经验和活跃的音乐创作思想回到了母校——四川音乐学院,先后任作曲系讲师、师范系副主任、主任、副教授、学院副院长、院长、教授,在院领导岗位上一干就是16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黄万品还坐在钢琴旁,从事音乐创作与作曲理论的研究工作,先后在《人民音乐》《音乐创作》《音乐探索》等国内知名音乐杂志上发表论文、作品数十余篇(部)。除钢琴协奏曲《琵琶行叙事诗》外,其获奖作品还有合唱与管弦乐《红日照遍太行山》(与人合作)、歌剧《焦裕禄》、管弦乐曲《打双床窝子送给你》、古筝与管弦乐《漓江行》(与人合作)、合唱曲《羌族锅庄舞曲》、合唱与管弦乐《青春的太阳》、钢琴独奏曲《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川西风情钢琴曲四首》、琵琶独奏曲《南坪山歌》等。此外,黄万品还出版专著《歌曲创作》《作曲教学法研究》。 从院长的岗位退下来后,黄万品决心尽一位党员老专家的责任和义务,继续为音乐教育奉献自己的余热。当他看到自己的家乡还没有一架像样的钢琴时,他便把自己节省下来的4000多元钱,分别为平乐小学和平乐中学买了一架二手钢琴。几年后他回家省亲,发现这两架钢琴上积满了灰尘,无人问津。黄万品震动很大,他说,作为一个从平乐走出来的音乐家,除了为家乡提供学习音乐的“武器”外,更应为他们培养使用这些“武器”的人。在黄万品的感召下,川音的青年教师纷纷集合在黄万品的旗下,在家乡邛崃市和平乐古镇分别创办了“黄万品文化艺术培训学校”。为了宣传平乐古镇,黄万品创作的歌曲《我的家乡平乐古镇》成了平乐镇对外宣传的形象歌曲。 2008年4月,四川省老教授协会艺术专委在川音成立,黄万品任主任。黄万品注意发挥老专家、老教授们的作用,他满怀深情地说:“人的一生做不了多少事,能做成一两件也就满足了,我要把余生奉献给音乐,奉献给人们。老夫自知夕阳短,认定目标自奋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