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岛市老年大学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为宗旨,创新办学模式,丰富学习内容,拓宽教育领域,成为岛城众多老年人热切向往的精神乐园。目前,拥有8000平方米的教学楼,363个教学班,专兼职教师175名,编班学员近13000人次,先后荣获全国和全省先进老年大学、示范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以营造良好环境为目标,彰显校园面貌新气象 一方面,加大硬件建设投入,进一步改善教学环境。一是扩展教学空间。今年,市委市政府投资300万元,对教学楼进行维修改造,扩建7间、1000平方米的教室,将教学楼电梯门厅进行改建,拓宽安全通道,新增1部医用电梯。二是更新教学设备。投资100多元,更换了75台电钢琴和部分投影仪,采购了先进的电教化设备和桌椅。三是筑牢安全防线。协调市公安、消防、电业等部门,对教学楼安全开展全面专业性排查,列出问题清单,逐一解决。安装更换了监控装置、烟感报警器、喷淋装置、发电机等设施设备。四是改善校园秩序。加强车辆出入管理,安装门禁系统,实行人车分流,畅通消防救护通道。强化校园绿化保洁,呈现干净舒适、井然有序的校园面貌。另一方面,增强校园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营造良好的“智泉”品牌氛围。将名人名言、办学宗旨、校风校训等张贴在醒目位置,利用楼梯间、楼道和门厅等有限空间,设立教学成果展厅、书画艺术走廊、摄影艺术展区和荣誉展示墙等,使老年学员一走进校园就立刻感受到浓郁的书香气息。 二、以改进教学管理为抓手,实现办学水平新提升 目前,青岛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0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比重超过21%,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重,随之而来的老年人上学难问题愈加突出。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老年大学以问题为导向,紧紧抓住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与现有老年教育资源短缺这个主要矛盾,转变思维、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实行招生制度改革,解决“一座难求”问题初显成效。针对社会上反映强烈的老同志入学难问题,组织力量深入调研,按照“畅通出口、拓宽进口”原则,对学员报名的年龄和课程数量进行调整,对学习科目和学制进行合理的设置;同时,召开各媒体情况通气会,面向社会做好宣传解释工作,最大限度推进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今年秋季招生全部采取网上报名方式,老学员升级、插班报名1万余人次,招收新学员2500人次,与去年同比新招学员增加3倍多,让更多的老年人有机会报名学习。二是建立结构化管理模式,落实制度化管理新机制。建立了校、系、楼层、班级的四级教学管理模式,对所有专业课目进行整合,设立书画美术系、声乐舞蹈系、器乐综合系,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完善修订《关于加强教学管理机制的办法》,严格落实听课、督导、教学管理全流程管理规章制度,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抽查考核,及时纠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现象;完善教师、班长、管理人员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教学和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即知即改,力改力行。三是加强教师和学员队伍建设。建立教师考核机制,以系为单位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培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学能力。充分调动和保护教师对老年教育事业的积极性内生性,激发责任感、使命感。今年教师节期间,市委老干部局副局长、老年大学校长王青海主持召开了教师座谈会,对教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为人师表的品德和勤劳敬业态度给予高度赞扬,表达了深深的谢意,并为离岗教师颁发了“老年教育特殊贡献奖”荣誉证书。在加强学员队伍建设方面,选拔组织能力强、热心开朗、认真负责的老同志担任班长,并发挥好“头雁”作用,建立完善学员管理制度,强化日常考勤、课堂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班级氛围。辛勤的耕耘,结出累累硕果。去年以来,曹兰启、古光均老师带领学员在第四届全国创新展示上获最佳组织奖、最佳编排奖和全省益安宁丸杯合唱比赛第二名,李晶老师编创指导的作品获山东省舞蹈比赛一等奖;王瑞松、邓天群、赵建国等一大批学员的作品荣获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中华全国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世界杯中华诗词大赛一等奖,在全国网络书画大赛、全市“银龄心向党,喜迎十九大”书画大赛、全省现代木刻作品展获奖,并被授予“优秀艺术家”称号。 三、以示范作用为导向,开创老年教育新局面 按照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挥市老年大学协会和示范校的引领作用,坚持老年教育普惠性原则,着眼于满足各类老年群体的教育需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努力打造广覆盖、多层次、就近便捷的四级办学网络,推动基层老年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结合实际,深入基层调研,从老年教育的组织领导、政府投入、营造环境、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等方面,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建议,为制定完善《关于加快发展老年教育实施意见》提供了政策依据。二发挥教育资源最大效能。统筹社会力量联合办学,充分发挥平度市、西海岸新区老年大学全国远程教育示范点带动作用,将老年教育资源向乡镇(街道)、社区、农村、企业、养老机构延伸和辐射,形成高效化基层办学新模式。三是提升分类指导精准性。针对区域发展的特点采取不同措施实施分类指导,对区(市)老年大学重点抓示范带动、创建品牌和精品课程;对街道(镇)老年学校重点抓规范办学、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对社区(村)老年学校重点抓普及老年教育、扩大覆盖面。目前,全市共有各级老年大学(老年学校)2740所,街道、镇办学率达到100%,社区、行政村办学率达43.5%,在校编班学员达23万人次,基本形成了市、区(市)、街道(镇)、社区(行政村)四级办学网络和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办学新格局。 四、以加强自身建设为基础,注入服务管理新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