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西红柿炒蛋能抗癌”“吸烟能增强记忆力”……健康问题多发的盛夏时节,披着“关怀”外衣的谣言又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据了解,仅去年以来,微信辟谣工具就已对超过100万条谣言进行辟谣。此类谣言披着善意外衣,不仅扭曲了事实真相、摧毁着受众的智力,甚至有可能对受众身体健康、涉及行业的健康造成威胁。亟待引起关注。 济南市民罗女士说,她的母亲经常会给她发一些这样的文章,并不时提醒“最近鸡爪不能吃”“豆皮不能吃”等,一开始她还跟母亲争辩,后来就干脆“呵呵”了事。还有的采访对象说,现在在亲友群里辟谣成了一件“不道德的事”,会被人认为“当面打脸”,或“没礼貌”,很是苦恼。“有一次母亲就严肃地对我说,顶撞群里的长辈,真是不懂事。” “关怀式”谣言不仅给读者带来一些生活上的困扰,有时还会产生严重后果。如有的读者看到朋友圈文章说,阿司匹林在心脏病发作时是“救命药”,而不知道部分类型的心脏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反而会“夺命”,最终酿成恶果。类似的报道也不时见于报端。 “家”人们,你们收到过这样的信息吗?都是怎么处理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