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济宁邹城市围绕打造“孟子故里•银龄先锋”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品牌,大力推行“345”工作模式,积极推进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积极到社区报到开展“党建+正能量”活动,初步形成了社区建设和离退休干部党员作用发挥“同频共振”的良性局面。 建立“三个机制”,强化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保障。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制定印发了《社区老年(离退休干部)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邹组通〔2018〕12号)和《关于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就近参加党组织活动的通知》,建立健全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双向联系机制。按照“一方隶属、多方管理”的原则,由离退休干部党工委牵头,建立由离退休干部原单位、街道社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社区定期将党员表现情况和参与组织生活情况书面向党员原工作单位进行反馈。二是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定期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对开展活动好、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的离退休干部党组织,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每个支部奖励1万元。三是建立示范推动机制。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方式,选取千泉街道文博苑社区等3个社区为离退休干部党建示范点,通过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逐步在条件成熟的社区推广经验,扩大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规模。 强化“四项建设”,夯实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基础。按照“五有”(有组织、有制度、有场所、有活动、有经费)目标,不断健全完善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根基。一是强化组织建设。按照建制性和非建制性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相结合的原则,根据离退休干部党员专业特点、兴趣特长、居住区域等,灵活、合理设置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形成“支部领小组、小组抓党员、党员带群众”的社区党建工作架构。如,燕京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组建了“红星闪烁”“儒韵风”“文明创建”等多个特色党小组,方便了老同志学习活动。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员社区报到制度》《离退休干部党员参加单位、社区双重组织活动制度》等,离退休干部党员持《党员到社区报到函》到所在社区报到,亮明身份,参与双重组织生活。各社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台了一批特色制度,如《离退休干部党员参加书画协会活动制度》《离退休干部党员志愿服务制度》等。三是强化阵地建设。坚持“共建共享”理念,借助党群服务中心建立离退休人员活动站;采取挂牌、借赁等方式,将社区内单位老干部活动场所向辖区所有离退休干部党员开放,将社区周围公园、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作为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基地。四是强化经费建设。将社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全市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工作经费保障范畴,各街道、社区将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纳入区域化党建工作“大盘子”,根据自身实际,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正常运转提供经费支持。如钢山街道坚持每年拨付社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3000元工作经费,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每月发放500元的工作补助。 发挥“五大优势”,提升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活力。根据离退休干部党员爱好特长,引导他们立足社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积极参加社区“五大员”,开展正能量活动。一是政策宣讲员。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独特的政治优势,以“讲好身边故事”的方式,宣传善言善行、先进事迹。钢山街道将“孟子大讲堂”搬进社区,邀请有特长的老同志加入宣讲队伍,传播时代好声音。离休干部潘书龙,将自己珍藏的毛主席照片、语录、铜像以及万余枚像章挂在家中,开展社区革命传统教育。二是社区协管员。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政治经验丰富、群众基础好等优势,组建红白理事会、矛盾调解小组、文明服务队等,力所能及协助社区开展工作。三是活动示范员。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在社区人脉熟、群众威信高的优势,组织他们带头开展各类活动。市“五老”志愿者协会会长刘广君,先后组织发起了“协管交通安全、倡导文明出行”“大手牵小手,绿化新邹城”等活动,带动近千名老党员参与公益事业。四是党建指导员。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党建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优势,组织他们通过参加社区党组织生活、参加社区议事会等形式,为社区党组织、党员提供党建方面的咨询和指导。五是爱心传递员。发挥离退休干部党员责任心强的优势,引导离退休干部党员以建设温馨社区为己任,积极参与“善小 365”等爱心传递活动。老干部之家书画协会邹城分会创始人陈长法等退休干部,每年坚持进行书画义卖,所得资金全部用于社区困难家庭救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