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鱼台县充分发挥“孝贤故里”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立足老年大学、老年社团等老干部学习活动阵地,突出“以文养老”特色,围绕打造“孝贤故里•银铃先锋”工作品牌,积极动员组织广大老干部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挖掘培育乡村本土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社会发展。
采编“记住乡愁”文化丛书,繁荣乡村特色文化。充分发挥老年大学人才集中的优势,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老同志编写具有鱼台乡土特色的校本课程,丰富老年大学教学内容和方式,传承弘扬鱼台乡土文化。组织老干部编写了《鱼台本土文化》教材,内容包括“孝贤文化、红色历史、特色产业、魅力乡俗”等,全面反映鱼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和乡土文化典型特征。利用校微信号平台,组织老干部文学爱好者开办“鱼台美食”“鱼台民俗”“乡村纪事”“鱼台村落”“乡土文学”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老年人关注热点的栏目,从中选择优秀作品编辑成反映地方风土人情的《鱼台民俗》丛书,发放给部分老干部和老年大学学员,帮助老干部了解家乡,激发他们宣传乡村文化、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热情。 开展“我看大美鱼台”文化活动,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制定《全县离退休干部开展“增添正能量•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方案》,分批分类组织热衷乡村振兴事业、有一技之长的老干部“走乡村、看变化、促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献智献力,发挥作用。应乡镇政府邀请,组织老干部深入乡村参观调研,收集整理民间文化,感受乡村新变化新气象。老同志们编写了反映罗屯镇传统历史及地方特色的《文化罗屯》、反映李阁镇乡村旅游特色的《大美李阁》、反映谷亭镇古镇神韵滨湖风情的《古镇谷亭》、反映张黄镇新兴工业特色的《魅力张黄》等宣传资料,全部结集编入鱼台县《走进孝贤故里》宣传资料集,在全县引起很大反响。适时开展老干部乡村题材征文比赛、摄影展览、文艺演出等文化活动,宣传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增添现代乡村文化气息。组织老科技工作者与乡村、农户结成对子,送资料入户、送技术上门、送科技文化进村,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做好“稻改精神”文化传承,推动形成乡村文明新风。积极响应鱼台县委号召,组织老干部大力弘扬鱼台人民在上世纪困难时期开挖沟渠、兴修水利、治水改稻……的进取精神,推动干部群众不忘初心,人人争当践行“稻改精神”的标兵。组建了由18名老干部组成的“稻改精神”宣讲团,结合自身经历,结合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听老同志讲稻改”专题宣讲活动。老干部利用晚上群众空闲时间,以拉家常、演唱等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弘扬新时代稻改精神,将优良传统、文明新风送到农民心坎里。去年以来,共采写访谈文章14篇,创作古体诗词10篇、现代诗词10篇、演唱诗歌9篇,全部收录县委宣传部编写的《稻改,鱼台不能忘却的历史》一书中。组织老同志广泛收集历史资料,帮助建立滨湖街道佃户李村“忆稻改”展览馆、罗屯镇党史教育展览馆、谷亭镇“历史文化馆”、清河镇“廉政文化馆”等党性教育基地,为党员干部特别是乡村党员、乡村党支部书记培训教育提供第一手素材。以“稻改精神”为素材,组织老干部、老党员帮助镇、村建立村规民约,并积极参加村红白理事会,推动乡村移风易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