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退休后,时常感到生活无聊,为此没少唉声叹气。有一次,看到老同学在朋友圈晒旅行照片,就暗下决心也带着老伴出去玩一趟,可是选择旅行团还是自由行、预算千八百块还是近万元、玩得好一点还是凑活一些,这些旅行前必做的选项让老张慢慢放弃了旅行的想法。后来,老张又看到邻居养的珍品牡丹不错,也想尝试侍弄花草与邻居一比高下,然而没过几天累得腰酸背疼,高价买回来的花草也被弃置一旁。再后来,老张发现很多老年人都到社区活动中心打打拳、玩玩牌,于是又给自己定下目标,准备每天上午去活动一小时,可没过多久就厌烦了。有一个新兴的网络词语可以概括老张这种情况:积极废人。 所谓“积极废人”,指的是那些喜欢给自己定目标、却永远做不到的人。他们看起来很积极乐观,但骨子里却缺乏行动力,很快就会摒弃目标回归原有的生活方式,偶然也会对自己的懈怠和懒惰后悔。“积极废人”的走红,引起很多的共鸣,甚至自嘲,很多网友说道,自己就是个“积极废人”。 有人表示,“积极”本身没有错,即使其中有一种炫耀的心态,也是在展现自己身上的“正能量”,没什么大问题。但如果一个人所说与所做不符合,他的“积极”或许就失去了意义。 还有人认为,积极废人的流行,反应了很多人退休之后,对现实和自我困境的认识和无奈。“积极废人”真的是“废人”吗?多数人认为,并不是,它或许只是绝大多数人难免陷入的状况。这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而且是生活的一个表现。积极废人或许只是在寻找自我价值过程中的一种常态。 还有人说,积极废人何尝不是社会问题的一种反应。少一些急躁,调整好心态,脚踏实地也许会有更好的改变。 心理学家Dr. Janet Polivy曾说,当人们面临总结、对自己有所期盼或者垂头丧气之时,会通过立下目标给自己一个“盼头”,让自己看到希望。如此,自己目前的遗憾、失望、无能和无助,仿佛瞬间就能赢得救赎和悔过。但实际上是错把“改变心情”当作“改变自我”。 各位“家”人,你经常让自己的目标无疾而终吗?你是“积极废人”吗?你怎么看“积极废人”这种现象呢?欢迎跟帖说出你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