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什么事似乎都看不顺眼、总是爱出汗、浑身关节酸痛……进入更年期,女性总有说不完的烦心事。对于各种身体不适,如出现心慌气短、胸痛,患者常常认为自己患了心血管疾病;如出现周身骨痛,又认为是关节炎,可反反复复总也治不好…… 调查显示,七成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走错门诊,去妇科的仅占31%,多数人求助的是内科、泌尿外科和骨科等。 对此,医学专家建议,有类似更年期症状的女性,应首先排除器质性病变,再到妇科就诊。 全身出毛病 辗转多科室 今年52岁的李阿姨被更年期症状困扰了整整7年,从2006年开始,她的情绪就开始变得敏感、容易激动,家人一句无心的话也会让她郁闷很久,甚至哭泣,月经也慢慢变得不规律。在48岁的时候,心慌、气短的症状明显,她开始怀疑自己患上了冠心病。检查后没事,她认为是检查不准确,随后更觉得有心绞痛,到心血管科看门诊排除了心血管器质性疾病。此外,她还常常感觉后脑勺疼痛、踝关节骨痛,腰痛腿软,反复泌尿系感染,晚上很难入眠或早醒,一活动就满身大汗。总之,这几年,李阿姨就是医院的常客,到心血管科、中医科、骨科、康复科、神经科、泌尿科轮流看病,却从没去过妇科或心理科就诊。 解放军三○三医院妇产科主任陆颜燕表示,李阿姨是典型的更年期综合征表现且症状严重,已严重影响了她的正常生活。其实有不少这样的患者,一开始走错门诊科室,还误了及时治疗。 少了雌激素 没了保护伞 女性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到绝经以后的这段时间,称为“更年期”,在医学上被称为“围绝经期”。据解放军三○三医院2011~2012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发现女性更年期多出现在40~65周岁之间,其中以45~55周岁为多,有的人可能一两年就会度过更年期,而症状持续最长的则有20年。但有不少女性认为年龄大了身体自然会差,这是正常的,只要不过分影响到生活,忍忍就好了,并不需要去医院治疗。 “这些症状很可能都是女性进入更年期而产生的。”解放军三○三医院妇产科副主任王登芳提醒说:“进入更年期以后,女性会面临着种种生理和心理的问题,而这一系列问题都源于女性的性腺功能衰退。当衰退以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改变,最明显的就是雌激素。而雌激素除了作用于生殖器官、乳房,实际上对身体很多的器官组织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专家称,雌激素下降如未正确治疗,器官会加速衰老,并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骨质疏松、骨折、老年痴呆等病埋下隐患。 更年期会“闹”一到三年 据了解,更年期症状多达百余种,持续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为什么更年期女性会出现症状呢?女性过了40岁后,卵巢功能开始走下坡路,但不是平稳地走下坡路,而是像“过山车”一样起伏着下降,身体也就处于激素大幅度波动和往下走的过程。有些人调控得好,症状就不明显;有些人内在的调控比较差,就表现为各种各样的不舒服。不适的时间可长可短,有人是压根儿不闹更年期,有些人闹几个月就过去了,有些人要闹三五年,有些人得十几年,大多数人要折腾一到三年。 能不能“预测”一个人更年期的“闹不闹”呢?专家说,有个简单的小方法:假如这个人青春期时就很闹腾、很逆反,或者每次来月经前都易激惹、脾气大,那么这样的女性进入更年期后很可能会“折腾”,这与她身体不耐受激素的变化密切相关。 排除其他病后 再到妇科就诊 更年期是人体从有生殖能力的生命时期到无生殖能力阶段的过渡期,由于性激素的变化,全身各器官、各系统都可能表现出一些症状,使某些更年期妇女发生严重的生理及心理改变。患者要正确认识更年期,积极地面对。 更年期女性常常有心慌、气短、胸闷等心血管疾病表现;有腰酸背痛、周身骨痛等骨科疾病或骨质疏松表现;有反复泌尿系感染、尿频尿急等泌尿科疾病表现;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科疾病表现…… 患者抓住自己表现最为严重的症状,可以先到相应的科室进行排查,如果排除了相关学科的器质性疾病,就应及时到妇科就诊。如果仅仅是更年期综合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激素替代治疗,症状都能得到有效缓解。 保健品、豆浆都不能起到治疗作用 很多更年期女性更乐意接受一些保健品,服用了这些保健品后觉得一些症状得到了缓解,但是这些保健品中是否添加有微量的激素,不得而知。如果有的话,长期服用这些保健品或许是不安全的,因为激素的剂量不明确。 还有一些人认为可以通过大量地食用豆类食物缓解更年期症状。解放军三○三医院妇产科副主任王登芳指出,平时多喝些豆浆等对身体有保健作用,但如果真的是患上更年期综合征,仅依靠豆浆来补充雌激素,是远远不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