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镉大米”最近火速成为网络热词。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广州市餐饮环节监督抽检情况通报 ”显示:米及米制品的抽检合格率仅为55.56%,44.44%的大米镉含量超标。一连串不吉利的“4”,让刚刚从今年初“湖南镉超标大米流入”传闻中“解脱”出来的广东人,再度寝食难安。 有学者曾指出,国内市场有“10%的大米镉超标”。10%这个数字是否准确暂且不论,但我国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镉大米”事件的确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过量摄入镉有何危害? 据了解,“镉”是一种重金属,化学元素周期表中排序第48位。在自然界,它作为化合物存在于矿物质中,稻米受到它的污染并不会产生色泽、颗粒大小等肉眼可见的变化,但人们长期食用镉超标的食品则会产生严重的中毒症状。1984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出具全球意义的12种危害物质,镉被列为首位。 历史上,最著名的镉中毒事件发生在 20世纪初的日本富山县。当时,由于一家炼锌厂排放含镉量超标的废水污染水源,当地的河流、稻米、鱼虾中都受到了严重的镉污染,长期生活在此地的居民因为食品污上了一种“痛痛病”。患者首先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继而演变成全身各部位会发生神经痛、骨痛现象,甚至带来行动、呼吸困难;而在末期,患者会出现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等症状,甚至有些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不少患者最终在极度痛苦中死亡。也是由此,以镉污染为代表的由于环境污染而引发的“公害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据了解,对于镉中毒,严重的问题在于已经积蓄在人体内的镉尚无安全有效的方法排出,因此,即使停止食用高镉食品,它所带来的危害也将持续作用,甚至最终引发肾衰竭。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对镉的安全标准就是基于对肾脏的毒性建立的,上限是每周每公斤体重7微克。这相当于一个60公斤的人,每天不超过60微克。这个安全标准包括所有的镉来源。除了米饭,还有其他食物和饮水。对于大米,我国的安全标准是每公斤 0.2毫克。相比与日本的0.4毫克,还要更严格一些。应该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控制标准”,并不意味着高于这个值的大米才有害,而低于它的大米就“安全”。比如说,如果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每天吃500克镉含量为每公斤 0.15毫克的大米 ——这样的大米是合格的,也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安全线”。如果只吃200克含量为每公斤0.25毫克的——虽然它超标了,但是总摄入量也还没有超过“安全线”。此外,我们还要吃其他食物,还要喝水,其中也还可能含有镉。对于“镉大米”产区的人们来说,其他来源的镉就更不能忽视。 镉从何来? 事实上,湖南大米重金属超标,不仅是食品安全的问题,更大程度上是环境污染的问题。湖南省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站站长尹丽辉说:“湖南本身是鱼米之乡,也是农业大省,另外一个我们也是有色金属之乡,这两个东西合并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湖南农业产地的背景。特别是有色金属的开发带来了污染,特别是湘江流域这一带,这也是一个现实。” 稻米中的镉污染主要来自稻田,这也是学术界的共识。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陈能场的观点与尹丽辉一致,认为湖南1949年后数十年的有色金属冶炼释放了大量的镉,这种有害物质通过水系的灌溉,污染了相当大数量的农田。简而言之,稻田的镉污染主要来自常年的灌溉用水,而水中之镉,来自铅、锌、金等有色金属的开采、冶炼过程中的管理不善。 作为“有色金属之乡”,湖南铅、锌等有色金属产量长期居全国前列。洞庭湖水系的湘江、资江、沅江及澧水四大流域,是湖南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仅湘江流域两岸就有超过1600家大中型工矿企业。据湖南省官方的数据,聚集了湖南省60%人口的湘江流域,为其贡献了七成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同时,也承载了60%以上的污染,其中以重金属污染为甚。有调研报告显示:湘江在四之,澧水流域尚无污染。在包括砷、镉、铬、铜、锌、铅、镍七种重金属、类金属中,“镉污染最为严重,超标率达到88.6%,其中重度污染占9.1%”。 在水系灌溉污染之外,湖南当地学者童潜明认为,磷肥的施用是另一个重要污染途径。童潜明作此判断的一个证据,是他对洞庭湖区六个工作区的研究显示,镉通过不同途径输入土壤的数值,灌溉水为0.013克/亩,磷肥为0.11克/亩。“这充分说明施用磷肥对增加土壤镉(含量的影响)不能忽视。”他还对洞庭湖区浅层土壤与深层土壤中的镉含量作了检测对比,结果发现浅层土是深层土的2.57倍。而且,在没有任何工矿业污染源的地方,用于耕作的表层土壤,含镉量也超过深层土壤。 面对镉污染,我们该怎么办? 联合国国际环境规划署和国际劳动卫生重金属委员会把镉列为重点研究的环境污染物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则将其作为优先研究的食物污染物源。这些年中国政府在这方面的科研投入也很多,但是还期待着进一步的研究。比如说镉沉积在体内,半衰期可以长达40年,但现代医学还没有妙手回春的好方法。比如说镉污染土壤的治理,也还不能规模化应用。 中国人很难不吃米饭。对于非“高镉”地区的人们来说,问题可能不是那么严重。根本的解决途径还是工业污染的治理,迫切的需要则是相关部门广泛严格地检测食物以及饮水中的镉含量,并且及时处理与公布,疏导公众的疑虑。 对我们自身来说,没有鉴别仪器,仅凭肉眼,是不能辨出“镉大米”的。我们能做的保护自己的可行途径是增加食谱的多样化,减少对大米(尤其是单一来源的大米)的依赖。另外,戒烟、不去大气污染严重的区域都是很好的规避措施。因为烟雾中近一半的镉都会被人体吸入,最终大约有30%会被人体吸收,这个数值是经消化道吸收的6倍。每抽一包香烟至少会有约2微克的镉吸收进入人体。烟草和稻谷一样,也是富含镉的。生长在镉污染土壤中的烟草制成的香烟,摄入量还会成倍增加。 此外,根据日本的统计,钙和维生素D缺乏的人群,对镉过量也更加敏感。所以,保证自己的食谱中有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增加对镉的抵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