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经济上的依赖才叫啃老,还有一种是精神上的啃老。”日前,南京老龄委有关人士表示,现在啃老已经不只是表现在经济上,有的老人子女本身经济条件很好,但是这些子女整天将“我好忙呀!我的压力好大啊!”挂在嘴边,带着孩子来父母家吃现成饭,把孩子丢给老人,自己享清闲。而这种没有限度的倾吐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增加父母的精神压力。他们会为子女担心,背负着孩子的精神负担,老人还如何享受晚年? 另外,在生活中遇到了问题或者困难,有些子女也在精神上依赖父母,甚至房子装修、小孩上学等烦心事,也让老人来操心。有评论认为,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退休后,如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安排自己的生活,而要将晚年无私奉献出来成为子女的食堂、幼儿园的话,这些子女其实也在“啃嗜”老人,和那些依靠父母提供经济支持的“啃老族”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物质上的,而另一个则是精神上的。 对于这一现象的产生,有人认为这一类型的“啃老族”大多为80、90后,这些独生子女从小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缺乏竞争意识,责任心、勤俭意识淡薄,其面对挫折时习惯性地选择逃避。另一方面,“啃老族”的出现与中国父母“周瑜打黄盖”的心态不无关系。一方是心安理得的“啃老”,一方却心甘情愿“被啃”。很多老人认为孩子始终是自己的,当孩子有困难时,父母怎能坐视不理?于是,无法从精神上“断奶”的“襁褓青年”,高喊“不想长大”的宣言,不劳而获变成习惯,“啃老”也就变得理所当然。 对于子女的“精神啃老”您怎么看?如何促使“襁褓青年”更好地去自担精神压力,不把自己的精神压力转嫁给父母的黄昏?我们又是否能真正做到“不能什么都以孩子为中心,老人要有自己的生活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