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的研究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杨丛海事迹 杨丛海, 山西浑源人,中共党员,1960年参加工作,曾任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先后荣获青岛市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农业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山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0至1988年,杨丛海主要从事海洋渔业资源调查研究,中国对虾育苗技术及养殖技术研究,对虾营养、天然饵料及人工配合饵料研究,对虾养殖和对虾越冬、繁殖的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的研究及推广等工作。1978年,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其参加的对虾人工育苗及精养高产技术的研究成果,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参加编写的《中国对虾育苗操作规程》、《中国对虾养殖操作规程》、《中国对虾越冬操作规范》、《对虾精养健康养成技术规范》等,对规范我国对虾养殖产业有重要意义。 1988年至1994年,任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卸任后,在黄海水产研究所病研室,任研究员,继续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他主持的国家应急攻关专题“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国家“九五”攻关专题“对虾病毒性暴发性流行病防治技术研究”,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通过全国专业会议、讲习班推广普及,对我国对虾养殖产业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四部委给予表彰,该专题被评为优秀科技成果,杨丛海被评为先进个人。1988-1999年,他担任农业部第四、五、六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88-1997年,他担任全国对虾养殖顾问组成员,1989年后任顾问组组长。1998-2001年,他担任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海水增养殖技术推广咨询组组长。 2003年3月,杨丛海研究员正式退休,根据科研工作的需要,他被返聘回所继续从事课题研究,并在中国老科技协工作者协会农业分会和中国老教授协会海洋分会继续工作。多年来,他始终坚持在科研一线,继续进行对虾养殖、繁殖、越冬等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及有关的技术推广普及工作,对推动我国对虾养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008年,他被评为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农业分会“优秀老科技工作者”。2009年,他主编的“对虾无公害健康养殖”获全国科普一等奖,参与完成的“斑节对虾全人工繁育技术成果示范推广成果”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斑节对虾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成果”,获海南省人民政府一等奖。 杨丛海从事水产研究工作40多年,没有人不赞扬他敬业奉献,任劳任怨素质高,没有人不佩服他淡泊名利,热心事业品质好。在完成科研工作的同时,他甘做人梯,协助导师们辅导了多批来所进修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为我国的水产科学事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在位时,他不图名利,不求索取。退位后,他甘愿奉献,造福桑梓。杨丛海尽心竭力,无私奉献,用对事业的热心,对下一代的爱心,以及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和坦荡胸怀,彰显着务真求实的实干精神,彰显着对祖国水产科学事业发展的执著追求,谱写出一首人生靓丽的优美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