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注册老干部之家

老干部之家 首页 老干部党建 明星书记 查看内容

临沂市蒙阴县——王维信

2013-5-16 09:35|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491| 评论: 1

摘要: 岁老根弥壮余热再生辉——记蒙阴县岱崮镇退休干部王维信68岁的王维信,是蒙阴县岱崮镇退休干部,自2003年起担任该镇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10年多的时间。10年间,王维信心里时刻装着蒋家庄全体村民,富民强村是 ...

岁老根弥壮  余热再生辉

                      ——记蒙阴县岱崮镇退休干部王维信

 

68岁的王维信,是蒙阴县岱崮镇退休干部,自2003年起担任该镇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10年多的时间。10年间,王维信心里时刻装着蒋家庄全体村民,富民强村是他作为党支部书记的责任,但他更觉着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10年间,他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任劳任怨,执着奉献;10年间,“文明村”“五个好党支部”“计划生育先进村”等一个个荣誉称号,是对他的最好回报,更是他对全体村民的最好交代……

 

情系乡亲担重任

蒋家庄村紧靠岱崮镇驻地,总面积10500余亩,耕地面积2800亩,下辖26个自然村,803户,2330口人,是一个纯山区村。多年来,由于历史原因,村“两委”班子不健全,村民思想涣散,村集体经济基本没有,是一个“村干部想起来发愁,群众说起来摇头”的落后村。2003年退休回村后,看到村里的落后状况,想到自己作为一名有着40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又多年从事农村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便主动向镇党委请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当时家属、子女没有一人同意。村里也有人劝他:“咱村是个烂摊子,村干部不好干,退休了,就好好享享清福吧,别管这个操心不讨好的事了”。听到这种说法,他也曾犹豫过:自己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在村里享享清福,安度晚年,别人也不会说什么。但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没有退休,在家乡困难时刻更不能退却,自己有责任、更有义务挑起这副重担,彻底改变家乡落后面貌,带领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为党委政府减轻负担。2003年4月,岱崮镇党委批准他担任蒋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10年……

 

做好班子带头人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上任伊始,他首先抓的就是村“两委”班子建设,还权于民,取信于民,切实树立村“两委”班子在村民中的威信,改变以往村民对村“两委”班子的看法。立足村情,先后建立健全了村两委会议制度、党员代表和村民议事会制度等10项规章制度,并将制度公开,由村民监督落实。在村内重大事项决策上,先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再集体讨论决定。在具体村务上,坚持分工负责,强化管理的原则,党支部“管好家”,村委会“当好家”。同时,组织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严格村务审批制度。近两年来,又先后将3名带富能力强,群众满意度高的致富带头人发展为党员,并充实到了村两委班子中。通过一系列措施,树立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威信,赢得了村民的认可和支持。

村民认可了,如何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提高全体党员推动科学发展、带领村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的能力,又成了摆在他和村两委面前的重要任务。在村经济空白的情况下,他个人出资购置了部分桌椅、图书,建设了党员活动室,实现了党员远程教育联网,为党员培训提供了阵地。以此为依托,定期组织党员和村民进行教育培训。同时,为激发全体党员和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先后组织全村党员、致富带头户到先进单位、村居学习100余人次。通过教育培训,实地参观,党员干部的素质提高了,村民的意识转变了,全村上下形成了奋勇争先求发展的良好氛围。

 

尽心为民办实事

蒋家庄村由于多年来班子不健全,造成村集体闲置的荒山、荒滩管理混乱,分配不合理,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处理荒山荒滩问题便成了支部成立后的第一个难题,经过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形成共识后,请镇林果站技术人员对荒山荒滩进行了统一规划,按照宜林则林、宜果则果的原则,公开进行拍卖,解决了荒山荒滩管理混乱的问题。承包工作完成后,两委班子又及时跟上,发动和引导村民发展果品种植。目前,全村已发展果园2000余亩,昔日的荒山变成了如今的“花果山”,年增加农民人均收入2500余元。

要想富先修路,对于山区面积占80%多的蒋家庄来说更显重要。2003年以前,蒋家庄村没有一条水泥路,村内老路狭窄多弯,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大车进不去,小车出不来。一到果品收购季节,果品全靠肩担手提,严重制约了村经济的发展。要修路,谈何容易!村集体经济薄弱,钱从哪里来?道路拓宽取直,需要拆迁房屋近20间、砍伐树木500余棵,村民思想工作怎么做?2005年,借着“村村通”的有利时机,他和村两委一方面积极向上级争取,一方面千方百计发动村民。由于村民白天时间忙,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召开各自然村村民会议,26个自然村先后召开30余次会议。不同意拆迁的,他就与村两委成员上门耐心细致的做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最终克服重重困难,规划了长16公里的村内路。村民工作做通后,由于缺少启动资金,他就带头把自己的2万多元退休金拿了出来,全体村民也踊跃支持,仅3天时间就筹集资金20余万元。施工过程中,为确保工程质量,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日夜靠在工地上,严把质量关。缺少劳力,就带领村两委自己干,经过两个月的紧张施工,宽4米的水泥路将26个自然村连接了起来,彻底解决了村民行路难的问题。修路工作完成后,又把工作重心转到了解决用水难上。过去村里的机井,由于年久失修,已不能发挥作用,村民吃水难、灌溉难。村两委对此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多方筹集16余万元资金,新打机井2眼,铺设管道2000余米,使全体村民吃上了自来水,同时增加灌溉面积500多亩。

 

当好致富领头雁

蒋家庄村是个单纯的农业村、山区村,要想取得大的发展,在充分挖掘内部增收潜力的基础上,必须借助“外力”。蒋家庄村曾经是知识青年插队的地方,而近年来岱崮地貌、农家乐等旅游资源得到逐步开发,他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与老知青们联系,2007年开展了“重走知青路”活动,邀请他们回来看看家乡的山山水水,访访过去的乡邻乡亲,共同回味那段难忘的岁月。当老知青们看到蒋家庄村的变化后,唤起了他们对于“第二故乡”的深厚感情,纷纷为蒋家庄村发展献计出力,先后带来了5万元现金和价值3万余元的物品,并表示将继续为“第二故乡”发展贡献力量。在搞好外联的基础上,借助南坦公路穿村而过的优势,他积极引导村民从事交通运输、农产品购销、果袋加工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如今,村内个体户达100余户,从事非农工作人员达800余人,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余元,有线电视实现了户户通,“治安保险”参保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全体村民切实过上了幸福安康的富裕生活。

10年的艰辛路,团结奋进的村两委班子见证了他的执着;10年的奋斗路,赢得了蒋家庄村全体村民对他的认可和支持,蒋家庄村也由过去的“落后村”变成了全镇的先进村、富裕村、文明村。“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带领蒋家庄村致富的道路上王维信仍然在继续耕耘着、奉献着……

2

支持

反对

无所谓

点赞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rsdym 2013-5-17 06:38
岁老根弥壮  余热再生辉

查看全部评论(1)

老干部之家

工作

动态
党支部

文件下载
意见直通车

老干部志愿者

博客

服务

旅游 文化

老年用品

全国老年期刊联盟

社团

摄影  诗词

书画

资源库 山东兵

视频

互动

活动 话题

论坛

老教育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