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奉献中书写新的人生辉煌 ——记淄博市淄川区实验中学退休干部党员 孙兆跃 孙兆跃同志1968年参加教育工作, 2010年正式退休,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42年。退休以后,被淄川区委老干部局、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聘为“老教师关爱教育团”成员、 “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淄川区实验小学、淄川区实验中学也把他聘为学校“五老”关爱教育团成员。为切实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根据领导和学校的安排,他深入学校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内容上,主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宣讲重点,深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也穿插进行了法制、环保、传统文化等教育内容。2008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商城路小学小学生作了《从衣食住行看祖国的变化》的专题报告,受到领导和学生的好评。 2004年,适逢淄川实验中学建校十周年,学校决定编写一本校史,孙兆跃主动请缨,与其他两位老同志一起愉快地接受了任务。在校史的编写过程中,他作为主编,全权负责,四改篇目,三易其稿,第一稿37万字,第二稿34万字,第三稿29万字,反复审核,多次送交领导及知情人查对核实情况,历经四个多月的时间脱稿付梓,从策划、编目到组稿、校对亲力亲为,未领学校一分钱补贴。他常说:为学校做点贡献是应该的,能为学校留下点历史资料,为以后的续史提供方便感到欣慰。 2006年,淄博二十中复校挂牌,需要编写一本类似校史的纪念册,因为孙兆跃同志曾经在二十中工作过,学校领导就把这一任务交给了他和另外的三位老同志,他二话没说,愉快地接受了这一艰巨任务。由于编写的时间短促,内容宽泛,校友众多,而且年代跨度大,地域分布广,学校又要保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可抽调的人力有限,加以校址几经变迁,史料散失严重,部分名册字迹模糊,难以辨认,面对诸多困难,他带领几个老同志从不叫苦埋怨,一一破解。为了把事实搞清,资料核准,他三番五次地搞调查,跑单位,进部门,查档案,访前辈,翻资料,去现场,查遗迹,作研究,来定夺。直到把问题和疑惑搞清楚了,解决了,才放下心来。有时加班到深夜。用时两个多月终于完成任务,全书180页,有10万多字。在编校史过程中全部是义务劳动,从未要学校一分钱补助。 在孙老看来,编史修志是记载历史、资政、教化、育人的千秋事业,不能懈怠,只有代代相传,绵延不断才能无愧于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责任。 孙兆跃经常说:不论大事小事,只要认真去做了,就多能社会增添一份和谐,就能为党多增加一份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