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本社期刊 独家报道 查看内容

明天,我们到哪去养老?

2013-4-28 10:45|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3699| 评论: 7|原作者: 韩甜 杜宝齐|来自: 《老干部之家》

摘要: 用不着去罗列那些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只要我们走出家门就能感受到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公园里、大街上,十个人里面起码有一半是老年人,就连餐馆的服务员、工地的农民工也开始多见大叔、大妈级人物。而随之而来的是, ...

养老院里的故事

去养老院养老真的像“家”人谈到的那样让人顾虑重重吗?真实的养老院生活是什么样的?带着这些问题,《家》刊记者走进了济南“舒心港湾”养老公寓。济南“舒心港湾”养老公寓是济南挂牌营业的69家养老院里软硬件设施都较好的一家民办养老公寓。据院长张立红介绍,里面入住的60几位老人平均年龄在75岁以上,大多是需要介助或者介护的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老人。在他们那里,每位老人背后都隐藏着一些或无奈或动人的故事。

不是不孝,是没办法

“我母亲在这住了一周了”吴双(化名)误以为记者也是老人家属,主动向记者打起了招呼。在得知记者身份以后,吴双向记者倾诉起这段日子的艰难。

吴双应该说是个挺孝顺的女儿,为了让母亲晚年生活幸福,她把母亲从千里之外的老家接到了济南自己身边,还用自己的积蓄专门为母亲买了一处房子养老。吴双一直觉得,像这样让母亲生活在自己身边,可以每天见到,自己安心,母亲也会乐享天伦。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天,母亲突然患病不能走路了。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吴双慌了神,如何照顾母亲成了一件难事儿。吴双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是找保姆。于是,她开始一家家跑中介。

当第一个保姆走进家门时,吴双的心凉了半截。保姆的第一句话是:“你得给我加钱,你说的是半自理老人,我看她就是个完全不能自理的……”看着母亲听了保姆的话以后悲观绝望的脸,吴双对保姆说,“你走吧,我们家不需要没有爱心的保姆。”没爱心、偷奸耍滑、没护理经验,不到2个月的时间,因为各种原因,吴双给母亲换了6个保姆。最后一次是吴双母亲因为尿频半夜要上厕所,保姆没有扶好,导致母亲摔在了地上。保姆一个人没劲把母亲搬回床上,只好给吴双打电话,当吴双匆匆赶到时,母亲已经在冰冷的地上躺了半个多小时。从那以后,本来可以自己坐起来的母亲便卧床不起了,而且母亲总是说屁股疼,当没有护理经验的吴双把母亲送到医院时,才知道仅两个月的时间,母亲就生了褥疮。吴双抱着母亲泪流满面,她决定不再请保姆,自己亲自来护理母亲。

吴双开始了忙碌的生活,白天给母亲熬粥做饭洗衣服,晚上就睡在母亲身边,母亲尿频一小时尿一次,她就得不停起来,因为自己还得照顾年幼的孩子,很快她就撑不住了,头开始晕起来,白天走道都晃晃悠悠的。

吴双意识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很有可能最后的结果是,自己搭进去了,母亲还没照顾好。那怎么办呢?吴双想到了养老院。

在吴双看来,养老院是她和母亲最后的选择,甚至是救命稻草。在考察了几家养老院,最终决定把母亲送进舒心养老公寓,之后,吴双对母亲说:妈妈,不是女儿不管您了,女儿会常来看您,您在这里能得到更好的照顾,这里每周给您洗次热水澡,半夜有事一按铃护工就到……母亲边听边点头,背过脸去,吴双眼泪刷刷地流了下来,母亲也是泪流满面。吴双想到了第一次送儿子入托时的情景:儿子在幼儿园里面哭,她在外面哭,只是当时是为了放飞儿子,这次更多的是无奈和沉重。

“失智”老人尹洁(化名)

不管是公办养老院还是民营养老院,大都拒绝让失智老人入院。原因很简单,一是实在照顾不了,二是很容易出现走失、人身伤害等事故,院方负不起责任。舒心养老公寓也一样。曾经有做儿女的带着自己的失智母亲前来入院,这位老人有个特点,遇到什么都要去拿、去碰,去破坏。刚进大厅,这位老人就对墙角的几个纸盒子产生了兴趣,于是站上去踩啊、跳啊。家人看到以后前去制止,这位老人不愿意了,躺在地上就打起滚来,怎么也不起来。最后,被子女无奈地抬上车拉了回去。

舒心养老公寓的院长张立红说,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失智老人我们都不收,一些情况好一些的,我们还是收的,比如现在公寓里就住着好几位小脑萎缩的老人。但是,我们注意到一个情况,有些老人脑子的问题不大,问题主要出在空巢上,被憋出了毛病,尹洁就是其中的一位。用义工王庆申的话来说,尹洁那是扛过枪、跨过江、参加过抗美援朝见过大世面的人,但长期的空巢生活,让她出现了一些问题。

尹洁刚来的时候有些“暴力”倾向。她脾气不好,爱打人。护工经常被她打得直叫唤:尹奶奶,您可别打我了,把我打坏了,谁伺候您啊。当时,大家都把尹洁的问题归结于她有小脑萎缩,所以处处依着她。但时间长了,大家慢慢发现,尹洁不打人了,而且活跃起来,乐于助人起来,和正常人无异。她不仅经常串门和人聊天,还总是提醒对门老人吃药。

对此,王庆申认为,尹洁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是因为这么几个方面,一个是她生活规律了,空巢在家,想吃就吃,不想吃就算了,在养老公寓不一样,一日三餐按时定点,生活规律了,营养跟上了,人就精神了;第二个是,刚来养老公寓的老人开始都会有心理上的恐惧感,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远离家人,觉得自己被抛弃了,于是便以激烈的情绪对抗,当慢慢熟悉了以后,恐惧感就消失了,情绪也就安定了;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养老公寓她有伴了,空巢的时候每天没个说话的人,不免会抑郁,会有心理问题,现在说话的人多了,有伴了,即使有小脑萎缩,也不会有过大的心理波动,所以就稳定下来了。王庆申说,如果尹洁没有来养老公寓,而是一直空巢家中,估计她现在已经失智严重或者患上抑郁症了。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英曼 2014-4-7 11:45
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
引用 德慧双修 2014-2-14 21:05
老不老与年龄没有关系,与心有关系,与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有直接的关系。人是可以做到无疾而终的。最后的时候,吃饱了喝足了,坐到太师椅子上,睡一觉就走了。
引用 宁静致远68 2013-8-18 20:10
前些年看到北京有一些准老人,为自己储存被照顾时间,即:现已退休年龄相对小一些,身体健康,子女不需要帮助的老年人,定期去敬老院为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义务服务,服务的时间由院方登记储存(并颁发证件),当他(她)需要服务的时候,可以凭证件享受同等时间的义务服务。我想,把这个方法完善好了,应该是条出路。
引用 鲁荷 2013-6-12 15:55
老龄化问题是值得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引用 快乐驿站 2013-5-22 17:21
中国面临老龄化,这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希望有好的措施。
引用 莲山杜鹃 2013-5-19 15:16
值得研究的问题!
引用 张守勤 2013-5-4 10:34
值得考虑的问题。今年我91岁了,仍住在小儿子家里。。。。。。他们也老了。。。。。。

查看全部评论(7)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