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本社期刊 独家报道 查看内容

天伦之痒:70后、80后与父母间的情感地图

2013-3-8 11:13|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4280| 评论: 4|来自: 《老干部之家》

摘要: 服务的“家”人多了,《家》刊发现,不少“家”人在和《家》刊编辑聊天的过程中表示出对两代间关系的不满或者无奈,而恰好,《家》刊编辑多是70后、80后的年轻人,在倾听“家”人时,《家》刊编辑有急于为年轻一代辩 ...

天伦之痒的背后——我们都缺乏“爱的能力”

高尔基说:“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的”,如果把高尔基的这句话换一个版本,也可以说“爱父母,那是连乌鸦都会的”。这两句话都不中听,但却是事实。这说明,“爱”是动物本能的生理反应,但如何爱,却不是一个简单的命题。不管是70后、80后还是40后、50后,都明显缺乏“爱的能力”,或者说缺乏“正确去爱的能力”。

70后、80后调查访问的时候,70后、80后经常表示父辈不解风情,他们的关心和爱收不到父辈的回应。比如有人讲:“父亲节给父亲打电话祝贺节日快乐,父亲平淡地说:‘什么节不节的?还不是那样过?’此后,她再也不祝父亲‘父亲节快乐’”;比如有人讲“除了吃、喝、穿,她从父母嘴里听不到其他的话,所以,她也从不期待”。其实,这恰恰是70后、80后缺乏“爱的能力”的一种表现。像“父亲节”这样的洋节,和父辈的成长历程是没有交集的,那只是近些年商家为了促销热炒的一些概念而已。这些节为子女提供的可能是向父母示爱的一个机会,但却并不一定会引起父辈的共鸣。如果仅仅因为父辈对自己示爱的回应冷漠或者交流语言匮乏而心生怨言,那就需要检讨一下自己爱父辈的能力是否够用,自己对父辈的爱是否太单薄,太浮夸了。因为,父辈需要的往往不是逢年过节的礼物,而是平日里细水长流的温暖,如此而已。

而对于40后、50后来说,更需要“正确去爱孩子的能力”。曾有一位在中国工作的外籍教师,对中国父母爱子女的方式表示不理解,他发现很多父母省吃俭用,把所有的钱都存起来,甚至拿出自己的养老金、看病的钱来替儿女交学费、找工作、买房结婚、照顾孙子。真的需要吗?

教育专家王占郡曾指出,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分为三类:假爱、错爱和真爱。其中错爱最多,比如有位70后,父母从小所有的家务都不让他做,让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父母看来,他只需做一件事就是学习。他爸爸是个很忙碌、很沉默的人,爸爸不管他的生活,却对他的学习抓得很严。父母总是说:你只有好好学习才有出息,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你好。直到有一天他出国留学,父母脸上觉得风光无限,觉得他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最优秀的“产品”。只是父母永远都不知道,儿时他好好学习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长大后好好学习是为了逃离父母。在王占郡看来,不顾及孩子内心的需求,只是一味认为自己是为孩子好,其实是在伤害孩子。而那位外籍教师观察到的现象则是溺爱孩子,也是错爱的一种,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只会最终造成两代人的矛盾。

爱是一种本能也是一门学问,在我们抱怨彼此时,我们最好能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是否具备了“正确去爱的能力”。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夕阳无限美好 2013-5-16 15:56
孝顺父母,不需要多大能力,只要用心就行。
引用 lliuvi1933 2013-5-6 20:12
百善孝为先.世界上的事情只有"孝"是不能等的.这是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精句!
引用 游客 2013-4-11 15:52
一定要做个孝子!
引用 教育局老干部 2013-3-19 09:05
不是我不孝,我真的没有能力照顾父母

查看全部评论(4)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