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实施三年 睁只眼闭只眼难治"白色污染" 三年限塑,成效几何?按照国家发改委盘点,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年减少使用塑料购物袋超过240亿个,相当于节约石油360万吨。近日,记者就这一话题在省内部分城市做了调查采访。 扬州一家西饼店营业员告诉记者,如果是单独包装的食品,一般不向顾客提供塑料袋,除非购买的数量比较多。不过她承认,零散的食品肯定要给袋子装,如果顾客索要袋子,她们一般不会拒绝。但南京多家面包店营业员都表示,顾客要塑料袋,就得另外掏钱,多则一元一只,少则几毛一只。 记者调查发现,大型超市、面包店、高星级饭店外卖部等,“限塑令”执行相对比较到位。南京新街口附近一家大型超市人士说,“现在,带着袋子来超市的顾客明显多了,占了三成左右。虽然手撕袋消耗有所增加,但塑料袋总的供应量比‘限塑令’前减少很多。” 与上述场所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各种流动摊点上,塑料袋还在大行其道。 “一只塑料袋也要收费,这不是赶顾客走吗?”南京豆菜桥菜场一名菜贩坦言,这里的经营户都会免费提供袋子,即便是只花一块钱买点蔬菜,也会送个袋子,不过同样是不值钱的袋子。 记者看到,农贸市场里五颜六色的廉价塑料袋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有股难闻的气味。专家指点说,这都是有毒有害的聚氯乙烯塑料袋。 “限塑”三年,我省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可谓喜忧参半。有人甚至干脆评价为“三年之痒”。扬州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超感叹,“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有效,但实际效果有限。一直以来,人们之所以对塑料购物袋情有独钟,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免费”与否,而在于是否“方便”。要扩大禁塑效果,就应在方便消费者上多动脑筋。 在很多场所,塑料袋泛滥还在于监管缺位。三年前与“限塑令”相伴而生的有处罚措施。据悉,如果发现商业场所使用免费塑料袋就可向工商部门举报。但不少市民认为,管理部门应该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出击常年督查。像很多农贸市场,对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是不闻不问,摊主说,没看到执法人员来检查过塑料袋使用情况。 有专家表示,限塑特别是禁止有毒有害塑料袋的使用,关键在于控制源头,要从塑料袋生产、批发环节抓起,相关部门的监管不能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彻底杜绝塑料袋带来的环境污染,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张慧建议学学国外的做法,逐步用重典使“限塑”变为“禁塑”。她说,不少国家已经为禁塑立法,孟加拉国规定,违法使用塑料袋者最高可判10年监禁。“就像禁酒令一样,只要动真格就一定会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