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专题 建党90周年 征文 查看内容

一生的坚守——追记老共产党员孙世臣

2011-6-7 17:04|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562| 评论: 0|原作者: 王龙

摘要: 一生的坚守——追记老共产党员孙世臣 王龙 2011年2月24日,烟台市规划局离休干部、194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孙世臣同志在烟台毓璜顶医院走完了他80年的人生历程。临终前,孙世臣嘱托家人的“最后一件大事” ...

一生的坚守——追记老共产党员孙世臣

 

王龙

 

2011224日,烟台市规划局离休干部、1948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孙世臣同志在烟台毓璜顶医院走完了他80年的人生历程。临终前,孙世臣嘱托家人的“最后一件大事”是——向党组织缴纳2000元的“特别党费”。

孙世臣同志1930730日出生在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县宁海区(现莱山区初家镇)河西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56岁时,即在家乡投身地方武装斗争。19477月,在国民党重点进攻胶东的残酷斗争时期,参军入伍。在艰苦的战争年代,孙世臣同志作战勇敢,曾在当时的宁海区午台战斗中,孤身一人阻击国民党军队数十人,成功掩护战友转移,被当时的华东警卫旅授予“二等功”。19485月,孙世臣光荣地在前线“火线入党”。在解放战争中,孙世臣随所在部队转战南北,参加过数十次战斗,多次负伤,至去世,腿上还留着战争年代的炮弹皮。

在革命战争年代,孙世臣一家不畏白色恐怖,坚定地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孙世臣系家中独子,而且,父亲是40多岁才“老来得子”。家里视这颗“独苗”为掌上明珠。孙世臣在少年时,就有着大胆的反叛精神。有一次,村里到土地庙里上香的人们,突然发现“神”没了,惊慌失措的人们到处找,最后,在一条小河沟里发现了脖子上套着一根绳索的“神像”。是谁作出如此大胆的事情?!有人“举报”说是孙世臣在大清早用绳子把“神像”拖到河沟里去的。孙世臣回忆起当年的这件事说,那时,我看乡亲们整天拜这个神,把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用来供养它,也没有换来好日子,干脆我把它扔沟里去算了。1947年,由于国民党对胶东的重点进攻,斗争更加残酷,孙世臣毅然从地方武工队参军,随大部队与国民党作战。他走后,乡间的反动分子,对他的家庭施加**,过年时,家门上被挂上黑灯笼,家人遭威胁、辱骂。在这一年的寒冬里,其族兄,时任原宁海区武工队指导员的孙世佑在开会时也不幸被还乡团抓住,和其它几十名党员干部和进步群众一起,被还乡团装进一只形似“大花鞋”的船里,扔进大海,在这次胶东革命史上有名的“大花鞋”事件中壮烈牺牲。黑云压城,乡间的反动势力更加猖獗,恐吓他的家庭,逼迫老人把孙世臣“叫回来”。但这个“红色家庭”,不仅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到,反而又冒着威险,将同村另一位烈士的“遗腹子”认作孙世臣的义子,尽力照顾。在前方作战的孙世臣,大胆勇敢,不怕牺牲,获得嘉奖。他有独胆之勇,在任侦察员时,多次独自一人潜入敌营侦察,至今家乡人说起他当年的故事依然充满敬佩,引为自豪。

全国解放后,孙世臣同志获得国防部授予的“解放奖章”。建国初期,孙世臣同志被部队选送到“武汉空军指挥军官学院”读大学。1959年转业到烟台房管局工作。

1959年转业到1990年离休,孙世臣一直在烟台城市建设系统工作。曾获得烟台市规划局颁发的“规划勘测工作30年”荣誉证书。孙世臣同志在工作期间,为烟台的城市建设做了大量积极的工作,曾参与过烟台许多重大工程建设。

在长达6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孙世臣经历过许多挫折。但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信仰,坚守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品质,始终不动摇。 “文革”后,当家人问到他当年被造反派围攻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时,他说:那时我想我连国民党的真刀真枪都不怕,还怕你们?这些人也就这么点“道道儿”,没什么可怕的。

离休以后,孙世臣身患多种疾病,退出社会政治生活舞台。但他依然坚守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无论社会上出现何种错误思潮和风波,孙世臣首先教育子女要始终坚信党,和党保持一致。他常常教育子女说,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从小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我的一切都是共产党培养起来的,党给了我政治生命,给了我政治前途,改变了我和我们这个家庭的命运。我们要永远跟共产党走。在他的培养教育下,三个子女,有两个是中共党员,三个孙辈中,除一个上中学的以外,两个孙辈也分别在部队和读大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孙世臣不仅对自己的孩子注意教育,而且,对经常探望他的战友、朋友的孩子也不忘嘱托,特别是一些已经做了领导干部的晚辈,每当他们前来探望时,他经常嘱咐的话是“当共产党的官不能贪图发财,否则老百姓是瞧不起的”。

孙世臣一生不为职务、级别向组织伸手。他以向组织伸手为耻,并以此教育子女。80年代中期,他曾在地质勘探设计单位担任“一把手”,后来,组织上征求他的意见,要安排一位比他年轻的同志担任“一把手”,他爽快地答应了,并且,在这位同志上任后,他下工地更频了,经常和一线的地质勘探队员吃住在工地上,年轻的队员们都把他当作“大叔”而不是领导。离休后,原来所在单位表示,有事时可以要求单位派车。近10几年来,他几乎每年都要住院,但他从未向单位要求派过一次车。每次住院,都不允许家属通知单位,不允许给组织添麻烦。2010年底一次住院时,一位老干部病友提起自己单位每天发放20元的住院生活补贴,他的子女表示要问一下他所在的单位是否也可以发放这笔钱时,病重在床的孙世臣听到后,严肃告诉子女“不许问这件事”。他的一位曾在原烟台市城建局的老同事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机关涨工资,局里在开干部会时,主持会议的领导半开玩笑地说要学习孙世臣20多年不涨工资,但对组织从无要求的精神,孙世臣笑着说,过去上有老下有小的苦日子都过来了,现在孩子大了,别说涨,再给我降点给其他人也没关系。他对个人的得失总是一笑而过。去世后,老战友的女儿、原烟台市芝罘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任绍林为他选了一张面带开心微笑的遗照用于追悼会,她说,孙伯伯一生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心胸宽广,笑傲一生。这张照片是孙伯伯一生最好的写照。

孙世臣生活节俭,在晚辈眼里“挺小气”。但是,他的心中却有一股革命者的“大爱无私”。他收入不高,尤其是十年前糖尿病并发症造成双目失明,慢性肾脏衰竭,自己负担的保健费用增多,加之老伴病逝后,请保姆照顾等各种使费增多,他对生活开支精打细算。但每当在国家遭受灾害时,总是再三嘱托家人要积极捐款。家人也很尊重他的这种情怀,经常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进行社会捐助。201010月,他病重住院时,当他听前来探望的某医院院长偶然间谈起灾区青海玉树曲麻莱县还有许多学生没棉衣穿时,他立即委托家人买下十几件羽绒服捐助给灾区的孩子。

前些年,当他听说堂兄孙世佑烈士90多岁的妻子眼睛不好时,他满怀感情地回忆:她是当年丈夫牺牲后哭坏的啊。他让自己的孩子打听医院是否能治,并表示要拿出积蓄为她治疗。当年同村入伍的老战友、在乡伤残军人曹积会得重病后,他前去探望时得知蛋白不报销时,他拿出钱给他输蛋白。他说,这些人都对革命做出了贡献,我现在条件比他们好,花点钱也不算什么。他教育子女,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职务高低是分工不同,但责任意识要高,境界要高尚,要主动为党担当责任。

对个人利益孙世臣一生抱着“糊涂”的态度。但是,对原则性的事情,他一向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清醒和明察。2008年的一天,一个过去的老同事以探病为名来到他的家里造访。当时,他正卧病在床。这位老同事说着说着,露出真实目的,拿出一些法轮功的光盘和图书,大肆鼓噪。这时,躺在病床上的孙世臣义正词严地说,你过去来我家,因为我们是老同志,我欢迎,你今天到我门上宣传这个我不欢迎你。我们全家只信共产党,不信这些歪门邪道。这个人气急败坏地说,老孙,你不信这个将来要下地狱的。孙世臣回答他说,如果是因为不信邪教而下地狱,那我不怕!汶川地震发生后,单位通知捐款,保姆接到电话后,和他开玩笑说:捐这么多钱,当党员多吃亏,咱不当算了。此言刚落,一向待人和善的孙世臣立即呵斥她,你不要在我家里胡说八道。事后保姆深有感触地向别人谈起此事说:老爷子虽然眼睛看不见了,心里却明镜似的,到底是个老共产党员哪!

躺在病床上的他,对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90周年华诞,经常提及,感慨万千。他对子女说,自己的一生是在党旗下度过的,作为一个老党员,自己现在也做不了什么了,就向党组织缴纳2000元党费“特别党费”表达一下自己的心意吧。但,老人没有等到这一天。225日,也就是老人去世的第二天——他的家人来到他所在单位替孙世臣老人完成了这桩心愿。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