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登录注册老干部之家

老干部之家 首页 老干部党建 优秀党员 查看内容

东营市—宋致公

2013-2-28 20:19| 发布者: 老干部之家| 查看: 1269| 评论: 1

摘要: 身退心犹奋丹心忆红情 ——记广饶县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宋致公同志的先进事迹 今年“七一”前夕,广饶县委老干部局的工作人员每人都收到了县干部休养所的离休干部宋致公同志捎来的一份珍贵礼物——他本人新近整理出版 ...

身退心犹奋  丹心忆红情

——记广饶县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宋致公同志的先进事迹

今年“七一”前夕,广饶县委老干部局的工作人员每人都收到了县干部休养所的离休干部宋致公同志捎来的一份珍贵礼物——他本人新近整理出版的一本新书《广饶县红色革命鉴证》。这是宋致公同志离休后编写整理出版的第四本史料文集。老干部局的同志们在为这份礼物感到高兴的同时,也被宋致公同志长期坚持史志资料整理编写的感人行动深深打动。

宋致公同志1944年踏着抗日的烽火步入革命的行列,亲历解放战争的洗礼,建国后长期工作在经济建设第一线,1990年从广饶县政协常委、文史委主任的职位上离休。

离休后,长期尘封的记忆时常敲打着他的无眠,共和国成立前后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时常在他眼前浮现。同时,在政协文史委工作的经历使他深刻感受到革命史料收集整理任务的艰巨。要让改革开放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理解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特色道路的艰辛,就有必要传播党的光辉历程。于是离休21年来,手中的笔就成了宋致公新的工作伙伴,不断致力于党史资料的收集和编撰,每天阅读大量的报纸杂志和时事资料,每有所感所悟就伏案秉笔疾书,追忆红色年华,弘扬新人新事,用自己的革命经历和对党信念的执着追求,添补史志、启迪读者,将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发扬光大。

迄今为止,宋致公汇集编撰地方史志资料被各级报刊文集录用的已达40多篇30多万字。并以这些史料为基础编集了《清淄烽火》一书。该书以翔实的资料、简洁的语言,准确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县的革命历史,加深了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对党昨天奋斗历程的了解,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前进道路上的历史借鉴。此外宋致公受省、县盐务局之托,耗时5年义务撰写了《广饶盐业史》。2005年至2008年期间,宋致公还致力于《中共广饶地方史》、《广饶统战志》的修补、审阅工作,每本书都贡献出10万多字的资料,付出了巨大的汗水和心血。为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宋致公不顾身心的疲惫,着手整理编撰了《广饶县红色革命鉴证》一书,详细的介绍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建国前后在广饶这片土地上中国共产党的辉煌业绩,再现当年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场景。宋致公正以他对党的忠诚和独特的方式,迎接建党90周年,向党献礼。

宋致公已是85岁的老人,双手颤抖,两眼昏花,却笔耕不辍,书写着内心永不变的红色情怀。他说,党史姓“党”,和其他作品不同,目的就是要正面宣传党的光辉历史,写党史不仅需要文字流畅、语言准确,也需要感情丰富。下笔时,宋致公不断提醒自己:我这么写简洁吗?生动吗?形象吗?准确吗?为了创作出翔实感人、激发共鸣的作品,宋致公对资料不断考订、取舍、选择、重组,一部部活生生的历史才呈现眼前。

刚离休那会儿,宋致公住在县干休所的平房里,住房条件有限,他不畏夏季的酷热和冬季的严寒,在狭小的书房内坚持写作。为了完善资料,宋致公利用白天的时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晚上回来伏案撰写,碰上雨雪天气,他就步行前往,一直待到图书馆关门。邻近的老同志都夸他是“第二个马克思”,宋致公听后笑着说:“我不是马克思,但我是马克思的忠实信仰者,我要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成果发扬传播下去”。连续的昼夜奋战赶补资料,导致宋致公心脏病复发,连续两次住进医院,住院期间宋致公放不下手中的工作,他让老伴把以前撰写的史料带过来,细细研读,查缺补漏、考订词语。出院后,宋致公在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自费出版了《清淄烟火》一书,为青少年一代和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优良的革命传统读物。

如今,宋致公已到耄耋之年,现在他正抢时间整理编写《建国以来广饶县的重大历史事件纪实》,计划分卷成书留与后人。老同志们都希望他放下手中的笔颐养天年,可宋致公认为身体是自己的,但更是党和国家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八十不言老,为铸向党心。宋致公,这位孜孜不倦的老人,在信仰中生活,在奉献中忙碌。“一任西风又送寒,几只老菊花更艳。等闲自信黄昏好,亦随大潮勇向前。”宋致公作为一名老干部,他紧跟时代步伐,余热生辉,数十年如一日;作为一名老党员,他甘于奉献,笔耕不辍,诠释着新时期一名老党员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崇高境界。

1

支持

反对

无所谓

点赞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rsdym 2013-3-6 13:13
宋致公作为一名老干部,他紧跟时代步伐,余热生辉,数十年如一日;作为一名老党员,他甘于奉献,笔耕不辍,诠释着新时期一名老党员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崇高境界。

查看全部评论(1)

老干部之家

工作

动态
党支部

文件下载
意见直通车

老干部志愿者

博客

服务

旅游 文化

老年用品

全国老年期刊联盟

社团

摄影  诗词

书画

资源库 山东兵

视频

互动

活动 话题

论坛

老教育工作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