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而不休乐为调解献余热
发挥专长化解纠纷促和谐
--记兰山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葛连才同志先进事迹 葛连才,中共党员,现年67岁,1964年参加工作, 2005年8月退休。2008年以来被聘为临沂市兰山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首席调解员。在许多人看来,像他这个年龄的老干部应该安享晚年,可他依然实践着自己。 自2008年受聘为人民调解员以来,葛连才同志一直实践着自己“退而不休、替党分忧”的一名老共产党员的誓言,积极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投入到人民调解工作之中,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纠纷,由他亲自主办和带头调处各类纠纷886件,其中婚姻家庭纠纷340件,损害赔偿纠纷176件,邻里关系纠纷28件,其他各类民事纠纷342件,到法院确认的书面调解协议596份。葛连才同志把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衡量基层人民调解工作重要标准,为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被区委组织部、老干部局评委“四好老干部”,三次被临沂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创人民满意活动先进个人”,被临沂市司法局记三等功两次。 一、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积极调解疑难矛盾纠纷 有人说,人民调解工作是和稀泥、搅拌机、两面脸。但是,葛连才同志对这项工作却有着新的理解,他认为调处社会矛盾纠纷时要用亲情去和稀泥,用事实来搅拌,用法律和道德来做脸面。在调解过程中他建立了详细的调查笔录、调解笔录、回访笔录,根据纠纷实际情况制定书面协议书,做到事事有根据,桩桩有结果,条条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在他调处的纠纷中,除了家长里短、邻里失和等小事情外,也不乏对社会影响面广、影响力大的复杂案件。如某校一名小学生不慎坠楼身亡后,学校与家属双方矛盾一触即发,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区委政法委的领导下,葛连才同志勇敢挑重任,多次到事故现场、公安部门了解案情,询问校方和目击证人,会见双方当事人,了解他们的矛盾焦点、愿望和诉求,向他们分别讲解与该案件有关的法律法规,用事实、法律和情理说服双方当事人各退一步,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 2010年7月10日,兰山区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到来自湖南、湖北、山东、四川、江苏五省覃业华等22名农民工的申请,要求某企业老板麻某支付拖欠的劳动报酬。由于此案涉及人员多,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受理该案后,葛连才带领调委会的同志们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处工作,掌握了麻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数额,并动员麻某接受调解。通过多次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及如何树立企业形象,最终麻某承认了拖欠工资的事实,并同意一次性支付给申请人工资22719元。这一案件的成功调处,切实维护了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利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申请人为表感激之情给兰山区人民调解委员会送来一面锦旗。 葛连才同志及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其他调解人员,不但积极调解市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还调处了涉及海峡两岸的复杂民事纠纷。在兰山区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室内挂着一面绣有“大陆人民调委会,温暖台湾同胞心”的锦旗。锦旗的背后是一场“外甥告舅舅”的官司。现居住在台北县的陆老先生,委托外甥陈某在竹林桥小区购买了一套房屋,因产生误会,陆老先生拒付外甥垫付的费用,双方由此发生矛盾。陆老先生先后到公安、信访、台办等机关要求解决未果。后来陆老先生找到兰山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委会对该纠纷加以调解。葛连才同志和其他人民调解员,充分认识到虽然该案件涉及的标的很普通,但涉及到两岸同胞的关系和影响问题,能否调解成功,直接影响着大陆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台湾同胞心中的形象。在兰山区司法局领导的指导下,葛连才和其他几位调解员先后用十五天时间,多次登门了解案情,对双方进行说和调解,最终使两人言归于好,既化解了矛盾,又恢复了外甥与舅舅之间的家人友好关系。陆老先生还将调解书带回台湾,对台湾同胞了解大陆、了解人民调解委员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二、热情接待群众咨询,重视矛盾纠纷的预防工作 除参与调解矛盾纠纷外,葛连才还承担着人民调解委员会日常法律咨询工作,通过咨询,了解纠纷信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2009年的一天,调解工作室来了一位忧心忡忡的中年男子。他说儿子与一女子订立婚约后,便到部队服兵役,由于相隔甚远,不能经常见面,性格差异逐渐显现,想解除婚约,但女方非但不同意,而且还要求男方赔偿2万元。期间由于儿子当兵在外,不能直接与女方面谈,双方家庭不断发生磨擦,进而上升为要武力解决。 在了解事情原委后,葛连才同志感到此事极可能会引发恶性案件,而且影响到男方能否安心服役的问题,当即请双方当事人前来进行调解。双方一见面情绪就十分激动,眼看一场斗殴在所难免。葛连才同志及其他调解人员先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法律法规到人之常情,引导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然后再分别就赔偿金额与双方协商,最终女方同意解除婚约,男方放弃收回彩礼,并再给付女方3000元,这一纠纷得以圆满解决。据统计,近三年来,葛连才同志累计接受人民群众各种法律咨询300余人次。 三、悉心指导居委调解工作,协助做好调解业务培训 多年工作实践证明,要更好地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的作用,关键是要提高调解人员的业务素质。他多次深入乡镇,积极参加人民调解员培训活动,讲解工作中经常运用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调解工作方法技巧,提高全区调解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提高调解工作质量。结合自身实践,葛连才同志总结了调解的八种方法和九项技巧,以及这些方法、技巧如何在各类纠纷中灵活运用的宝贵经验,在讲解时力求用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做到生动活泼,入情入理入法,使不少调解人员感到讲课内容对实践很有帮助。镇街道的调解员在工作中碰到问题,通过来访、来电形式咨询,他也耐心地一一解答,大家亲切地把葛连才同志的工作室称为“基地”、“大本营”。 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我已经把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从年轻时起,葛连才就把这段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作为有40余年党龄的中共党员,他经常以这段话鞭策自己,真正做到“退而不休乐为调解献余热,发挥专长化解纠纷促和谐”,以求无憾人生,无憾于为之热爱的调解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