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法律援助中心创新便民服务举措,完善法律援助措施,为老年人拓展了法律援助渠道。 考虑到老年人心理比较敏感的特点,市法律援助中心坚持服务最优原则,要求援助律师在接待老年人时,服务态度必须和蔼可亲、耐心细致,解答疑问必须规范情理并重。同时,降低老年人申请法律援助的门槛,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放宽到最低工资标准的1.5倍,最大限度为老年人提供帮助;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快速便捷服务,对因行动不便等不能亲自申请法律援助的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实行快速审批,提高援助工作效率。 为了体现人文关怀,全市各法律援助中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行走困难的老年人出入;在接待区设置饮水机、书写工具、老花镜,免费提供复印、电脑查询等服务。昌邑区法律援助中心为方便老年人咨询和诉讼,采用“互联网﹢法律援助”模式,开展远程视频受理援助案件。永吉县在吉林永康乐园成立了第一家入驻民营企业的法律援助工作站。磐石市在有条件的社区和老年人集中的地方设立了4个“老年人维权工作岗”,就近就便开展经常性维权服务工作。 创新便民服务载体,实现“一免五优先”。在完善便民服务措施上大胆创新,为符合条件的贫困老年人发放便民服务卡,让他们在遇到法律问题需要帮助时享受“一免五优先”待遇,即免于经济状况审查,优先受理、优先解答、优先指派、优先办理、优先回访。 为了让老年人了解掌握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市法律援助中心加大老年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在每年“敬老月”“宪法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律师开展法律咨询活动,现场解答老年人提出的法律问题,宣传老年人权益保护知识。他们还注重以案说法,走进近郊养老院为老年人解答家庭赡养、遗产继承等法律问题,并结合老年人受骗案件讲解了相关法律知识,提高了老年人的维权意识。 全市各法律援助中心也纷纷通过举办各种活动,为老年人普及法律知识。昌邑区开展老年人法律知识趣味运动会、书写板报等活动,并为老年人发放法律宣传单和爱心服务卡;永吉县邀请志愿宣讲人“现身说法”,用真实案例提醒老年人远离消费陷阱;磐石市组织法律援助律师深入社区、村屯开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专题讲座。 在继续加强“法律六进”“法治农家院”“法律援助直通车”“律师进社区”等传统模式宣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宣传优势。市法律援助中心更新并升级了官方网站,建立了法律援助微信公众号,推送消息百余篇,基本实现了案件网上申请和受理。昌邑区、永吉县、磐石市等建立了法律援助微信公众号,船营区依托区政府依法治区官方微博进行法律援助宣传,桦甸市、龙潭区利用主要街巷口的LED显示屏动态全天候宣传法律援助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