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霞为党旗添彩 ──记威海市环翠区塔山社区离休干部殷树山 在威海市环翠区环翠楼街道办事处塔山社区,住着一位名叫殷树山的离休干部。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大半生,离休后仍余热生辉,继续实践自己的人生宗旨、入党誓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光增彩。 殷树山同志,今年86岁,1944年参加工作,1946年入党, 1990年光荣离休。在离休后的20多年时间里,他兜装剪刀,肩扛锹,以实际行动引导众人建设花园社区;他串百家门,解百家忧,在他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温暖之手;他捐款捐物,无私奉献,以自己高尚的品行影响教育着下一代。他用自觉行动实践着自己心中的诺言:共产党员就要为人民服务一辈子,就是要为构建和谐社会奉献余热。2009年,殷树山同志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他还先后荣获“全国好邻居标兵”、“全国志愿者先进个人”、“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感动威海十佳人物”、“环翠区首届道德模范”等诸多荣誉。 办书屋,搞宣传,让党的声音响起来 殷树山同志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党60多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对党无限忠诚,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并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影响和带动身边人。他坚持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从学习党的历次全会精神到“三讲”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他都积极参与,认真学习,亲手书写心得体会40多篇。为宣传好党的各项政策,抢占思想阵地,他义务担任社区阅览室管理员长达12年。阅览室成立之初,书籍存量不足,设施不全,他就自己一件一件地筹备书具,一本一本地积攒书籍。他从家里抬来书架,搬来沙发、桌椅,拿来水壶茶具,找来珍藏多年的书籍,又发动居民捐书。仅半个月的时间,就筹集书籍2000多册。书籍多了,他又和老伴一起对书进行分类、编号、贴签,常常是干到深夜才休息。为方便社区群众阅读书籍,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封门,他每天都坚持早上六点开门,晚上八点关门,十几年来从不间断。在他的努力下,渐渐地塔山居民爱上了阅览室,到阅览室的人也越来越多。大家在这里读马列著作、毛泽东、邓小平文选,读中外优秀书籍,读时事报刊,共同交流读书体会,探讨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生哲理,整个阅览室成了群众学习的课堂,演讲的会场,关心国家大事的窗口,思想道德建设的阵地。殷树山同志还以阅览室为依托,积极组织居民策划文艺活动,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亲自编写了《人生养气歌》、《文明新风老帮老》、《学为乐》、《宽心谣》等,并自编自演了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这些节目格调高雅,内容健康,形式新颖,通俗易懂,深受小区居民的欢迎,在群众中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扫垃圾,搞绿化,让生活环境美起来 殷树山老人居住的社区年年被评为“卫生先进社区”,这清洁的环境,离不开老人的辛勤汗水。塔山东路、同心路是塔山居委会辖区内的两条主要街道,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绿化,经常是尘土飞扬。为搞好街道绿化,他从育苗、栽种到管理,亲自动手,经过两年的努力完成了街道两侧4000多平方米空闲地绿化工程。特别是在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期间,他和老伴每天起早贪黑栽上各种花草树木,为保证树木成活,老俩口每天坚持浇水施肥。由于取水地点远,老人浇一次水要往返30多分钟,但他们不管多忙多累,每天早晚都要为花草浇上一遍水。汗水撒到了“田野”里,收获的是满路的葱绿和艳丽。四季常绿的冬青、松柏,争相开放的迎春花、丁香花、月季花,给小区居民带来无限美的享受。在威海争创全国文明城期间,他坚持天天义务清理塔山东路绿化带,并且把埋在地下的乱石瓦块挖出搬走。有人讽刺说:“就他能把威海绿化好?”面对不理解,他毫无怨言。经过一番苦干,将50余平方土地整平建畦6个,栽上花草。接着,他又一鼓作气,用一个半月时间,将塔山中学墙外100多平方米的垃圾场清除,栽上粉豆、冬青等5种花草。小区居民们被老人的精神深深感染,很多居民也拿起铁锹、挑上水桶,栽花植树,绿化荒地。在殷树山同志带领下,近年来小区先后开辟绿地120多块,5000多平方米,栽植各类花草树木16万棵,清理垃圾1000余立方米,清扫落叶17万斤。如今的塔山社区,绿树成荫、花草遍地,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绿色花园社区”。 当楼长,搞服务,让邻里关系和起来 自入住塔山社区,殷树山同志就义务担任小区楼长,这一干就是近30年。每天面对收水费、电费、闭路电视费、发老鼠药、布置打扫卫生等繁杂工作,子女们都劝他别干这出力不讨好的活。他说,共产党员干工作不能光看有没有报酬、讨不讨人喜欢,只要群众需要,对群众有利的工作就要干。在他的辛勤忙碌下,小区的各项工作都走在社区前列,而他的真心付出也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在尽好楼长义务的同时,殷树山同志还在调解纠纷、照顾儿童、关心孤寡老人等多个方面,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小区6号楼有对年轻夫妻,因家庭事务经常争吵,闹大了,甚至动手打架,影响左邻右舍休息。殷树山老人得知情况后,就主动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使小俩口和好如初。小区5号楼3岁儿童龙鲸自的父母工作很忙,常年早出晚归,孩子总是最早一个被送到托儿所,最晚一个被领走。殷树山老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主动找到孩子的父母,把照顾孩子的任务承担了下来。此后,小鲸自就成了老人家的一员,每天都由老人接送上托儿所。时间久了,小区许多儿童都成了老人家的常客,家长有事就托老人代为照看。居民们都说“小区里有这样的老人,我们真的少了很多的后顾之忧”。小区五保户李爱珍一生坎坷,几次结婚,老伴都没能和她白头偕老。几年前,老人曾经萌发过自杀的念头,在殷树山夫妇的关心下,她又重新鼓起了生活的信心。老人生病,他几天几夜陪在她的病床前,帮助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像伺候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老人。看到李爱珍经济有困难,他还经常予以资助,并引导她参加社区老年人活动,使李爱珍老人彻底摆脱了生活的阴影。 轻名利,重奉献,让党的旗帜红起来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殷树山同志的持家之道。老伴的母亲辞世,按旧习惯,丧事应该大办一场,但他坚持丧事从简。两个儿子的婚事办得也非常简单,只邀请了本家的亲戚和少数朋友。殷树山老人居住的房子还是30前的老样子,大部分家具仍是老俩口结婚时购置的。尽管日子过得很清贫,但离休20年来,他却省吃俭用,将大部分离休金都捐献给了困难群众和有关团体,向公益事业奉献出了一片片爱心。2001年“七一”,老伴刘彩凤荣获“威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获得1000元奖励,全部捐给了居委会;长江流域发生水灾时,他捐出了1000元,并捐出了许多半新的衣物;抗击“非典”时,他主动捐款1000元;南方遭受雨雪冰冻灾害时,老人捐出1000元;5.12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他又捐出4500元,其中特殊党费1800元,是威海市第一个交纳特殊党费的党员;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他又捐出1000元……据统计,近年来他先后为南方水灾、抗击非典、抗震救灾、贫困学生、患病群众等捐款捐物折合资金10万余元,累计捐款20余次。在为公益事业提供物质支持的同时,殷树山同志还积极参与关爱下一代活动。每年定期到塔山中学、塔山小学、桥头小学等学校,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每年寒暑假都组织在校中小学生参加清扫卫生、植树造林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磨炼青少年的意志品质,又使他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