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拯救不了传统 传统节日该不该成为法定假日,得明确倡议者的动机是什么。从当下一些人们的焦虑心态看,是为了弘扬传统节日。那么,笔者不禁想要问一句:“放假”与“弘扬”之间是否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呢?或者说,放假是否为弘扬必不可少的前提?笔者在当前不赞同放假,理由并不是如某些学者所云“我国现在的假日已经够多了”,而是弘扬传统节日的“发力点”并不在此。就是说,传统节日在人们的生活中日益淡漠,不是因为人们时间上的欠缺,忙碌得无暇顾及过节,而是因为不知道怎么过节。传统节日给人们留下的主要印象都是“吃”,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活脱脱地成了“美食节”,至于对传统节日蕴含的丰富情感内涵和文化内涵则浑然不知。 在南京的一间中学,老师提问屈原是谁,全班30个同学中只有三个人能答得出,但却有一个答成歌手,说他唱过《离骚》;一个答成厨师,说他发明了粽子;另一个答成医生,说大家都管他叫大夫……这些告诉我们,就是连文化表层事象间的代际传承也着实任重道远。据说在日本和韩国,民俗文化内容是写进课本的,甚至连中小学课外活动也都穿插着民俗内容。韩国抢先注册“端午节”,不是足以说明问题吗? 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尽管还需要一个过程,但却是比较容易的;而弘扬传承了千年民族历史文化的传统节日,是不那么容易的。因此,我们更需要下一点实际工夫而不是做表面文章,更应当探讨的是怎样以大众化、民俗化的方式为传统节日注入新的活力。显然,这不是所谓法定假日能够解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