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注册 |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的二十大——离退休干部对党的心声表白
老干部之家 首页 理财 理财新知 查看内容

借分红避税?基金或"红利"不再

2017-11-13 10:04| 发布者: 家网编辑刘畅| 查看: 674| 评论: 0|原作者: 叶修 叶秋|来自: 中国基金报

摘要: 曾经机构资金在基金分红前短期进入然后迅速撤出以避税,这条路或许要被“堵上”。中国基金报记者获悉,监管层或加强对借道基金分红避税行为的监管。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获悉,近期传出监管层摸查故意借分红避税行为 ...

曾经机构资金在基金分红前短期进入然后迅速撤出以避税,这条路或许要被“堵上”。中国基金报记者获悉,监管层或加强对借道基金分红避税行为的监管。

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获悉,近期传出监管层摸查故意借分红避税行为,已经查了部分基金公司。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其实今年监管层已经就这种现象对部分公司进行过窗口指导。

这一监管风向迅速在业内传开。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机构部人士说,在近期公司晨会上也对此消息进行了交流,公司决定在接下来的基金分红上较为谨慎,即使机构要求也暂时选择规避。

另一位人士则表示,对于明显的借道基金分红避税的行为,业内都比较谨慎,风控严格的公司都不会有类似行动。不过,业内也存在机构拉长持有基金时间、多机构“拼单”等现象。

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新规对持有期限7天以下的投资者加收惩罚性赎回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机构短期借道分红基金的热情。

此外,沪上一家基金公司产品部人士透露,在近期与机构的沟通中,不少机构已经开始调整对于基金公司的考核标准,未来分红将不计入当期投资利润考核,机构突击申购等分红的动力会小很多。

借道基金分红避税现象由来已久且一度较为普遍,也受到监管部门的注意,基金业内部对这一情况也有隐忧,这个“套利”之路可能逐渐被堵上。

据悉,业内还传出可能对投资者持有期限进一步规范,短期持有者将不再享受基金分红避税红利。这样,机构借道基金分红避税的动力要弱很多,持有时间较长可能会受到净值波动的影响,资金所损失的收益可能超过通过分红避税所得的红利。

最新评论

回顶部